(一)中國通號承擔低空經濟領域業務二級企業分管系統研發、運營服務及市場開拓的副總經理(2-3名)
(二)中國通號軌道交通(含大鐵、城市軌道交通等)業務板塊重點二級企業分管通信信號業務市場開拓的副總經理(2-3名)
二、招聘工作原則
(一)堅持黨管干部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原則。
(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三)堅持依法合規、按程序辦事原則。
(四)堅持擇優聘用、競爭上崗原則。
三、基本條件
(一)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立場堅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做到“兩個維護”,工作作風優良,勤勉敬業。
(二)具備較強的擔當精神和攻堅能力。勇于承擔并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重大任務,勇于直面并能夠解決企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堅持不懈地推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三)具備較強的現代企業運營管理能力。有卓越的領導能力、洞察力、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教導能力;擁有較強的科學素養和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風險管控意識。
(四)具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掌握市場營銷知識,擁有豐富的市場開拓經驗和一定客戶資源,市場嗅覺靈敏、客戶溝通能力強。
(五)具有清廉的作風。堅持廉潔治企、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個人品行,具有良好的履職記錄,能夠誠實守信,依法經營,嚴守底線,廉潔從業。
(六)注重團結協作,善于組織協調,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與工作要求相適應的身體條件,身體健康,能夠承受較大工作壓力。
四、任職資格
(一)具備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及航空、飛行器等相關專業畢業。一般應當具有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
(二)在軌道交通、低空經濟相關領域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具有軌道交通領域、低空經濟領域相關工作經歷者優先。
(三)競聘人選應在中央企業二級單位或同等規模、同級別以上企事業單位領導班子副職崗位,或在下一層級正職崗位工作3年以上,未滿3年的應當在下一層級正職和副職崗位工作累計5年以上且任正職崗位需滿1年。
(四)應聘人選原則上年齡不超過45周歲。
(五)特別優秀者上述條件可適當放寬。
五、薪酬待遇
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年度與任期薪酬與任職公司經營業績掛鉤,實施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
六、公開招聘工作程序
(一)發布招聘公告。
(二)報名和資格審查。根據公告對應聘人員資格條件進行審查。對于進入各階段招聘環節的應聘人選將以適當方式通知,未進入下一環節者將不再另行通知。
(三)演講答辯。由參加競聘者按照抽簽順序分別進行演講、答辯;演講內容包括:本人基本情況、工作經歷、與資格相關的有利條件、主要業績、履職思路等;演講、答辯時間及相關要求以具體通知為準。
(四)組織考察。進行專項考察或背景調查以及健康體檢。
(五)討論決定和依法聘任。
七、報名時間、方式及有關說明
(一)報名截止時間:2024年9月28日17:00。
(二)報名方式:應聘人員登錄中國通號官網http://www.crsc.cn,在首頁“關于我們”“人力資源”“招聘信息”欄中查看“中國通號二級企業副總經理崗位招聘公告”下載《中國通號二級企業副總經理應聘人員信息登記表》。應聘者下載并填寫《中國通號二級企業副總經理應聘人員信息登記表》,投遞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三)有關要求
1.應聘者在發送報名信息郵件時請同時提供以下證明材料:本人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專業技術資格證、職(執)業資格證、有關業績證明、應聘人員信息登記表(本人簽字)、其他有關材料的掃描件各1份。郵件和附件請以“應聘崗位+應聘人姓名”命名,各類報名所需材料均以附件(壓縮包)形式發送,郵件大小請勿超過10M。未按要求提交材料或未注明應聘崗位的不予受理。
2.應聘者應對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對提供虛假材料者,一經查實,即取消應聘資格或聘用資格;應聘信息不得涉及國家秘密。
3.應聘者通過資格審查后,由郵件和電話方式告知面試時間及地點,請應聘者提供準確的郵箱地址并及時查收郵件,同時保持電話暢通。
4.涉及應聘所產生的交通、住宿等費用自理,提請注意并自行負責人身和財產安全。
八、報名咨詢方式
如需咨詢,可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系。
咨詢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請注明“招聘咨詢”,正文中明確聯系方式。
聯系人:高鵬遠,電話:010-50809066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