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鐵大橋院與中國鐵設聯合體勘察設計的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開工。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際通道與紐帶,它與多條東西向高速鐵路實現連通,建成后將大幅拉近長三角核心區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對于優化長三角高鐵路網布局乃至完善全國交通網絡,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和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肖海珠始終認為,科技創新或者打造“世界之最”從來都不是刻意而為,一定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滿足需要”。
在風大、浪高的環境下修建將近30公里橋,同時要減小對錢塘江涌潮的影響,保護錢塘江涌潮這一天下聞名的奇觀,這對海中引橋跨度及橋墩尺寸提出了很高要求,對于高速鐵路橋梁而言又是一項巨大挑戰。項目組開展專題研究,比選了80米、96米、112米跨混凝土簡支梁、結合梁以及簡支鋼桁梁等多種方案,最終創新提出了溫度跨約1.8公里的大跨長聯混凝土連續梁方案,是世界上聯長最長的高速鐵路混凝土連續梁。該方案可以減小橋梁尺寸,減輕橋梁自重,從而達到減小基礎規模的目的,節省投資效果顯著。同時采用多墩固定、設置減隔震措施,減小了梁端位移,使大跨長聯連續梁結構受力更加合理,經濟性更優。混凝土箱梁采用裝配化設計、施工的理念,先簡支后連續,預制、架設施工工藝,提高整體施工效率。
為盡量保護環境,對跨海大橋尤其是淺灘區引橋段,優化橋梁設計、加大橋跨,最大限度減少對灘涂濕地的占用和破壞;合理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將對經濟魚類及濕地鳥類的影響降到最低;開展了防止鳥撞橋梁等專項論證,對橋梁體量、結構形式、防護色和燈光控制等進行專項設計和優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