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鐵裝備集團公司“銷服一體化”改革后,工程施工成為技服公司業務主體。技服公司按照集團公司安排部署,外拓經營,內抓管理,助力提質增效,全力打造具備中鐵裝備特色的工程施工產業。
5月份各施工項目均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多個項目突破了歷史新高。洛寧TBM項目月指標突破掘進507米,開創了小TBM大坡度下連續30米半徑小轉彎施工歷史新紀錄。縉云TBM項目月掘進416米。在無導洞始發等多項新工藝新技術的加持下,基本實現了抽蓄排水廊道100%機械化掘進全覆蓋。代縣TBM項目月掘進531米,作為首個用于礦山配套工程的TBM項目,項目部超前籌劃,科學應對不良地質,基本實現了始發就高產的目標。湖北磷礦項目在26天內實現5.4米級TBM在大坡度隧道(-120‰)內所有系統的拆解與維修工作,項目超大下坡(-120‰)有水地層掘進中的防治水、有水掘進和積渣處理等問題的處理,為后續斜井設備的設計和類似項目施工提供了實踐經驗。
在工程施工業務方面的主要做法如下:
01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激發改革源動力
▲浙江縉云TBM項目
公司實行“大項目部”管理模式,一是由公司本部根據項目規模、技術難度、工藝工法特點進行統一規劃,組建由公司系統部門為保障的項目經理部。二是明確公司系統部門為大項目部職能機構,各項目部實行“工區”化管理。項目開展時根據項目特點,推行標準化“打樣”制,即在各項目建設初期,由公司系統部門派遣歸口人員到項目部對應各機構中進行示范管理,實現各項目在短時間內快速形成生產力,同時達到統一標準化管理的目的。
02打造標準管理模板,增強項目支撐力
▲山西代縣TBM項目
為了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根據合同額、工程特點、地理位置等打造工程項目標準化模板,通過組織機構標準化、項目部籌備模式標準化、項目部硬件配置基礎建設標準化、項目管理標準化實現項目部標準化建設,助力管理提升。同時充分發揮標準化項目的示范輻射效應,著力將每個項目部打造成為營銷陣地,一方面做好樣板示范,另一方面通過項目資源對潛在客戶進行間接營銷。在四個標準化管理下,小TBM施工項目已擁有一個月內從啟動籌備到生產掘進的快速響應能力。
03加快施工技術創新,提高發展競爭力
▲縉云TBM項目始發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借助長期以來的技術服務優勢,不斷總結提煉,實現工法創新,同時聯合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在工程設計、工法研究等方面深入交流,加速推進抽蓄領域機械化施工的進程。一方面在抽水蓄能小TBM施工過程中,實現了短洞連打、多洞串打,創新提出了無導洞始發、長距離迂回掘進、洞內“人”字雙向掘進、洞內半斷面負載掘進等工藝工法和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創新開發了可傳遞跟蹤測量導向系統,突破了機械法豎井掘進機連續自動導向測量的瓶頸,為后續深井掘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4持續強化安全管控,發揮全員執行力
▲湖北磷礦TBM項目
在項目安全管理過程中,一是強化風險預控,從項目策劃階段對項目潛在風險進行剖析,制定出管控總表,在方案制定、設備配套、施工組織上對可預見風險提前進行防范。二是落實網格化風險管控措施。網格化風險管控分公司和項目部兩個層級,公司本部統籌,項目部具體落實,將安全管理分區域、分工序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實現無盲區監管。三是借助信息化安全管理手段,實現安全管理自動化。洛寧項目的電動機車安全預警系統,在運行視頻監控的前提下,可以實現定點位置預警,大坡度小轉彎段自動限速運行等功能。
05落實全面成本考核,釋放發展內生力
▲寧海豎井SBM項目
成本管理方面嚴格落實項目投標預算、項目責任成本測算、項目成本歸集和成本分析,其中成本分析貫穿項目實施全過程。在具體項目成本管理中,一方面全面落實責任成本考核,另一方面嘗試工序和任務包干模式。其中已完工的寧海TBM項目在責任成本激勵下提前兩個月完成掘進,項目盈利比預期增加5個點;豎井項目作為新工法新工藝試驗項目,作業難度大、勞動強度高,項目后期通過工序包干措施,連續三月穩產30米以上,最終確保順利貫通。
0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企業凝聚力
▲洛寧TBM項目
面對業務轉型需求,技服公司通過“外引內培”雙渠道穩定人才隊伍。在項目人才選配方面,一方面通過內部崗位競聘等途徑將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安排在關鍵崗位,同時通過工序包干、績效考核、責任承包等多途徑促進內部競爭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創優爭先的干事激情。另一方面落實崗位練兵機制,將人才培養列入工程項目策劃,將人才培養與項目考核掛鉤,實現干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的目標。
下一步,技服公司將著眼于集團公司綜合性服務體系中“工程服務體系”建設這一重要環節,以工程服務能力、工程策劃及施工能力、工程預算能力、信息化能力建設為抓手,以構建人才體系、工籌體系、定額成本體系、租賃信息體系為措施,以打造明星產品、優質客戶為著力點,實現成熟產品、優質客戶快速完成從1到N的復制,實現新技術、新領域從0到1的突破。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