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023年已圓滿畫上句點。這一年,對客車行業而言,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陰霾逐步散去,旅游客運市場火熱回暖;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退出,客車行業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探索前行;“一帶一路”十年取得豐碩成果,客車業國際化發展提速……
在機遇與挑戰中,客車業穩步前行,各細分領域亮點紛呈,展現出不同特點。以宇通為代表的優秀客車制造企業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潛力,為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信心與活力。
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其重點關注的31家客車企業共銷售6米以上客車94511輛,同比增長2.20%。其中,宇通客車以32759輛的銷量強勢霸榜,同比增長31.60%,市場份額達34.66%,成為行業唯一一家累計銷量破萬的企業。
宇通客車爆發出強勁實力,成為了客車行業積極向上的有力代表。2023年以來,宇通客車繼續穩步推進“電動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國際化”四大戰略,并堅持長期主義發展戰略,在各細分市場定向發力,不斷探索創新,掌握發展主動權。宇通客車的戰略布局,以及各細分市場的成功“打法”也為行業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聚焦品質升級
探索“運游融合”新模式
2023年,旅游市場強勢復蘇,客車行業狠抓“旅游熱”機遇,大力推廣旅游客車產品,為客車市場向上增長注入了新動力。然而,隨著旅游方式的轉變,個性化、深度游不斷增多,旅游出行市場也正在朝著高端化、品質化的方向不斷轉型升級。
面對這一市場轉變,客車制造企業積極行動,與客運企業聯手,通過推廣使用高端客車產品,探索創新運營模式,助力行業轉型破局。這一點,宇通客車最具代表,2023年,宇通客車推出C11E 2023款、C8E 跨界版、宇通T7原廠定制系列等多款旅游新品,并全新上線了“金玉滿堂”、“青山碧水”高端內飾,以“高端化+定制化”的產品,為旅游客運品質化升級賦能。
隨著旅游客運新能源化、品質化的快速轉型升級,客運市場“新能源+新文旅”、高端定制化的運營模式也不斷涌現,而宇通客車通過與甘肅省隴南市昌達汽運、貴州盛通祥瑞旅游公司等客運企業攜手,也為行業提供了樣本。
目前,宇通已完成5-13米全米段、7-56座的全車型布局,實現旅游場景全匹配。同時,宇通客車還向用戶推出了覆蓋產品組合、定制方案、金融服務、售后服務四大板塊的旅游全場景解決方案,以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支持助力用戶深化市場拓展,探索全新運營模式。
立足科技研發
加速競逐新能源賽道
在新能源客車領域,2023年全年,行業累計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39969輛,同比下降35.18%。受“國補”退出影響,加之2022年底新能源市場的透支消費,2023年新能源客車市場有所下滑,也被業內認為是市場調整期內的正常反應。隨著補貼退出,新能源客車市場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其競爭格局也隨之加劇。從政策層面看,新年伊始,由交通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航等6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工作的通知》強調,要督促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單位,持續打造敬老愛老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可以預見,“低地板、地入口”公交的投放比例將持續擴大。此外,大型公交車輛在城市支路通行困難,公交服務難以延伸進社區,“最后一公里”問題反映出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性。
綜合來看,以“適老化、綠色化、智能化”的城市公交發展方向愈加清晰。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程度高、運營方案多樣化、產品性價比高、供應鏈完善、成本控制及創新能力強的車企更容易脫穎而出。
宇通客車作為行業引領者,在保持領先優勢的基礎上,繼續深耕新能源客車技術研發,夯實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2023年,宇通客車依托睿控E平臺技術支撐,新產品性能持續跨越升級,引領我國新能源客車技術邁向更高水平。
在經過連續7年高速增長之后,新能源客車市場從2017年開始進入調整周期,其中,2021年成為近幾年的銷量底線。目前,雖然“國補”退出,但隨著地方政策的陸續出臺,新能源客車仍有望迎來一個全面市場化的拓展期,一場車企間“真刀實槍”的較量正在展開。
另一方面,競爭的加劇還體現在區域市場上,隨著一二線城市公交市場新能源化的不斷推進,目前新能源客車大訂單開始轉向三四線城市。同樣以宇通客車為例,2023年除了繼續拓展新一線市場外,宇通還向青海西寧、新疆烏魯木齊等地分別交付220輛和190輛純電動客車。
在公交都市建設的政策驅動下,建立健全城市公交健康可持續發展路徑,必須深入洞察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并提供完善的運營方案,宇通客車“快干支微專”矩陣式全場景解決方案,以場景對應產品,能夠滿足城鄉出行、城際出行、社區出行、城市出行、旅游觀光出行、智慧出行等全場景出行需求,在技術創新驅動行業變革的道路上,下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先手棋”。
深化全球布局
“出海”提檔增速
而在2023年度中國客車市場最振奮人心的出口領域,客車行業出口銷量則達到了創紀錄的43515輛,總體占比28.45%,同比大增43.63%。而宇通客車作為龍頭企業,更是以10165輛的出口量穩居第一,同比大增78.87%,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顯示市場份額達23.36%,并且成為了唯一一家出口量破萬的客車企業。
疫情前期,中國客車出口量占比就在逐年提升,海外市場已成為中國客車制造業的重要戰略市場。2023年,正值“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的契機,我國邁向全球化也開啟了新的篇章,而這也為中國客車進一步深化全球布局提供了有利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客車的出口也呈現穩步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中國制造,這也讓中國客車在未來海外市場的發展中,贏得更多機會。
在全球低碳出行理念倡導下,目前,美洲和亞洲部分國家已出臺客車電動化規劃;歐洲規劃也提出,到2025年,45%的新公交必須為清潔巴士且零排放占一半。而這些都將進一步加速中國新能源客車海外市場發展。
除了海外市場,旅游客運市場的發展前景也被普遍看好。不止如此,新能源客車市場在經歷補貼退出調整之后,隨著2024年經濟的復蘇,市場情況也將迎來好轉。另外,城鄉交通處于發展上升期,隨著國內城鄉交通一體化的持續推進,適合城鄉客運發展的車型或將成為客車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
2024年已迎來全新開局,客車制造企業也需要緊跟市場變化,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為行業繼續向前發展提供助力。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線上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B8ejSBR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