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全省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含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公交)質量監測分析報告發布,我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得分,連續第二年位居省內前五、蘇北蘇中第一。其中,城市公交服務質量評價得分較2022年又有提升,與南京、常州并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錨定精品公交發展策略,堅持做優高頻廊道、做精公益線路、做大市場份額,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經濟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倡導和引導綠色出行,得到社會各界和業內高度認可。
我市以開通高架地面BRT系統和SRT開通運營為契機,重塑市區公交線網架構,基本形成了以“兩縱兩橫”為核心的“三縱四橫五環”快速公交廊道總體框架,建成“井字形”公交主廊道。市區現已形成層次分明、換乘便捷、串聯各區的331公里的6主8支4環的BRT(SRT)系統,實現高峰發車間隔小于10分鐘的目標,承擔起市區近30%的公交出行客流,群眾出行更加快速便捷。
以開展“兩問一宣”優線路·惠民生活動為抓手,我市公交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動態優化線路,科學配置運力,探索特色化、多元化定制“公交+”服務,大力推行“準點公交”,更好地服務群眾出行。今年以來,新增及優化6條公交線路,新增8條“準點公交”,開通通學、通醫、通游、通勤等9條定制公交專線,首末班準點率達100%,日常班準點率98.98%,精準匹配公眾出行需求,公交運營更科學,便民出行更高效。
我市還做細出行服務,加快智慧公交建設,推廣應用實時公交,新建41座常規公交站臺電子站牌,在2700多座普通公交站臺實行“碼上到”電子站牌,“數字+公交”讓出行更智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