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至10月31日,市民在上海市閔行區(qū)莘莊南公交樞紐的TODTIME時間廊公共藝術空間內(nèi),可以駐足觀賞公共藝術展《情感花園》。
在為期三個多月的公共藝術展覽中,市民可以掃碼領取到個人專屬的虛擬花卉,亦可以穿梭在“花園”之中,尋覓、發(fā)現(xiàn)、了解閔行區(qū)建區(qū)30周年以來的點滴。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郁郁蔥蔥的植物間“盛開”的并非真實的花朵,而是一塊塊小屏幕。湊近便能發(fā)現(xiàn),小屏幕中播放的是聚焦閔行1992年成立以來的影像和照片:上海紫竹科學園區(qū)、虹梅路老外街、七寶古鎮(zhèn)、虹橋樞紐……從影像資料中,市民可以看到閔行一些標志性建筑和街道的前身今世。
2022年,閔行三十而立,每一個十年對于其發(fā)展來說都至關重要。歲月反映著歷史,而歷史承載著情感。展覽中播放的《歲月云盤——閔行成立30周年影像記錄》展現(xiàn)了閔行在三個十年中的階段性變遷。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