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0臺東風E70新能源出租車在竹山縣投用,該縣新能源出租車、公交車達到200臺,其中公交車中新能源車占比100%,助力秦巴山區群眾綠色低碳出行。
“這車真穩當,坐車感覺很輕盈,比燒油的車安靜多了。”在武漢市江岸區韋桑路,王太婆登上24路公交車。目前武漢公交集團更換升級1000輛純電動車,新能源公交車及清潔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89%。通過更換環保能源車輛、精細化設計公交地鐵接駁線路、充分利用共享單車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等一系列舉措,武漢正打造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低碳交通城市。
眼下,隨著我省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在潛江、赤壁等地紛紛興起換車熱,新增大量通村公交便民利民惠民,將景區、農村、鄉鎮、城區打通,實現“公交全覆蓋、換乘零距離”。抓住這一契機,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從充電樁、停車場以及稅收、保險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保障群眾安全綠色出行。赤壁市由市級財政投入2.6億元,對原有的230多臺農村客運車輛進行回購補償,并引進300臺新能源公交車。
今年,省交通運輸廳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引導市民優選綠色出行工具。積極推廣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交通裝備,加強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加快形成低碳交通運輸結構,推廣高效運輸組織模式,積極引導公眾綠色出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襄陽、十堰被評為全國首批城市綠色配送試點城市。車輪下的“減碳”,還體現在積極推進新能源公交車應用,不斷刷新我省綠色出行顏值。目前,全省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占比58%,到今年底,這一比重將增至77%左右,到2025年末,新能源公交車占比將增至85%以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