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南京公交車執行路口限速新規,然而新規實施后,有網友吐槽稱“還沒自行車快”。對此,南京公交客服人員表示,南京公交確實從8月1日起開始降速,“路口限速20km/h,轉彎時不管有沒有人,是不是正常行駛,都要停頓。”8月3日,@南京公交官微回應稱,對網友反映的問題,集團高度重視,立即開展深入研究。這意味著,困擾一些網友的限速問題,受到了正視。
南京公交表示,針對路口交通事故易發情況,結合公交車輛運行特點,集團自8月1日起,進一步嚴格執行路口行駛限速規定,以提升公交安全運營水平。但實際運行中存在一定偏差,給市民乘客造成一定影響,對此深表歉意。同時,將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舉措。
顯然,在認識到存在偏差的前提下,通過采取適當的優化舉措,從而讓出行體驗變得更好,是多贏之舉。要知道,人們出行體驗的改善,符合公交公司的利益,與一個城市提升交通生態的意愿也相一致。
在期待及早出臺優化舉措的同時,人們由衷地對這種良性的互動予以贊賞。要知道,這樣的互動,不僅促成了問題的解決,還具有一種對于城市良性治理的示范意義。
我們看到,出臺路口限速新規,主要是安全起見。執行路口限速新規的公交車,將變得更有序、更穩。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此一來,公交車轉彎的“效率”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如果每一個路口都“慢下來”,公交車跑完全程的用時將增加,乘客的出行效率就會受到影響。還需看到,社會車輛路口拐彎的“節奏”也將被打破。說白了,社會車輛的通過率也將明顯下降。對這些問題不能不考量。
公交公司在城市的存在,其公關價值毋庸置疑。公交公司的快速、高效運轉,給城市和群眾帶來了莫大好處。這是城市幸福指數的表現方式之一。而在城市之中,群眾對交通生態的參與,形成了無形和有形的公共效應。這一語境中,有關各方的溝通、協商就顯得尤其重要。好的互動,可以化解難題、化解誤會,實現多種角度、層面的共鳴。而若是固守陳“見”,互相誤會,又不愿意通過合理的方式“共融”,那不僅對涉事各方造成利益損害,也在客觀上影響到城市治理的成效。互動氛圍的建立,是改善城市交通生態的重要基礎。一個新規出臺后,效果怎么樣、有沒有什么不妥之處,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坦誠布公的交流必不可少,只要站在維護公共利益的立場上,擺正姿態、開放視野,進行理性的、科學的“碰撞”,就一定能達成共識、完善舉措。
現代快報評論員 戴之深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