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掃碼、充電,這一套流程下來僅需幾分鐘,操作簡單便捷。”在武漢公交余華嶺場站,已有不少市民前來掃碼體驗公交充電樁。該場站每天對外提供6個充電車位,具體開放時間為每天8時至18時。
為了保證充電安全,現在每個對外開放的充電區域都會配備一名管理員。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充電樁都是直流快充,對一輛新能源車輛來說,50分鐘左右即可充滿。市民只需要打開“武漢公交快充”小程序和APP,掃碼后便可自助充電。充電費用按照國家電網不同時段的實時電價標準計價,另收取0.3元/度的服務費。車主進入充電站充電,可免費停放車輛2小時。
“以前附近很難找到充電樁,就算找到有的位置也被社會車輛當停車位占了,找停車位要找很久。現在好了,家門口就能充電了,再也不用為充電發愁了。”家住余華嶺附近的張先生感嘆道。
據了解,武漢公交3個充電站——余華嶺、楊汊湖、鐵機村充電站,已錯時向社會車輛開放,共提供32個充電車位。其中,余華嶺充電站對外提供6個充電車位,楊汊湖充電站提供12個,鐵機村充電站提供14個。根據計劃,未來還會在有條件的充電站開辟車主休息室。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