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集承建的深圳市福田下沙智慧公交車庫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該項目系深圳首批新能源公交車立體停車場示范項目,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新能源公交車機械智能立體停車庫。
它的竣工意味著下沙公交總站6條線路83臺公交車再也不用“睡馬路”,有效地解決了城市中心區公交車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當天,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智慧交通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福田管理局、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務中心等單位參與了項目竣工驗收。
參驗單位代表和9位專家組成員通過與建設單位現場座談、實地查看等方式,從建筑質量與安全、消防設計及施工等多方面對福田下沙智慧公交車庫項目進行了檢查檢測。最終驗收組認為:該項目嚴格按照規劃、勘察、設計要求及施工圖進行施工,工程質量合格,同意該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據了解,福田下沙智慧公交車庫項目于2020年12月18日開工,歷時684天完工。項目占地3657平方米,基于“布局合理、高效進出、交通流順暢”的原則,設計在場站西側布置2組新型垂直升降車庫,規劃11層80個立體停車位,預留80個充電接口。地面設16個充電車位,1個維修車位。其中,立體車庫占地約752平方米,平均每個車位占地約9平方米,而公交車傳統平面車位每個占地約100平方米,土地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
全程無人自動存取車:耗時不到3分鐘
該車庫項目是目前國內公交立體車庫中唯一采用創新的雙板交換搬運形式的項目,與傳統單板搬運相比,雙板交換搬運技術大大提高了存取效率。在該項目最高的11層車位上,存車也僅需2分54秒,滿庫平均存車2分30秒,遠優于合同約定的單車進(出)時長不超過3分30秒。
據了解,該車庫可以實現全程無人全自動存取車。中集自主研發的停車運營管理系統,可根據公交線路發車計劃,通過系統智能調度,將車輛提前取出庫,實現運營提效。同時,系統對車輛信息、設備運行狀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該項目是中集首個采用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和運維一體化(EPC+O)模式的公交車庫類項目,同時是基于中集在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化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并成功推向市場的解決新能源公交車停車難和充電難的首個產品,實現用地集約化、停放立體化、充電自動化、調度智能化,滿足城市核心區新能源公交車“停放、充電、調度、檢修”等一體化需求。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