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洪洞縣洪毅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毅運業)采購了40輛蘇州金龍海格8米純電公路車,目前首批20輛已經交付使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洪毅運業總經理成紅俊表示:“對海格純電客車的運營表現寄予厚望,它將成為塑造我們當地城鄉公共交通出行新生態的骨干力量。”
洪毅運業總經理成紅俊
從黃金線路到無人問津
蘇州金龍交付洪毅運業的20輛純電客車,主要投入到臨汾市——洪洞縣城際線路運營。這次合作能夠達成,也必須得從這條客運線路說起。
縣城到所在地級市的公共交通,承載著城鄉居民出行龐大需求,本應該是一條黃金線路。但自2010年至今,該線路的所有公交客運車輛幾乎停運,公共交通服務處在缺位狀態。
“開始時確實也可以稱得上黃金線路,但市場好的時候沒人想到‘修煉內功’、提升服務,最后隨著私家車興起,黑出租和小電摩流行,原有的公交生態一下就被沖垮了。”成紅俊說,超過十年時間,洪洞到臨汾的公交客運處在“沒人敢碰”的狀態,主要原因是難以在成本和利潤之間取得平衡。“原來使用最多的19座小客車,每公里運營成本一塊錢左右,票價定低了入不敷出,票價定高了對老百姓根本沒有吸引力。”
在公共交通缺位的時間里,黑出租和小電摩成了承接城鄉之間客運需求的主力。這兩種“灰色”客運形態雖然為居民出行提供了部分便利,但其存在巨大安全隱患,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有問題投訴無門,出事故難以理賠,常常讓乘客有苦無處訴說。
“洪毅運業要做的就是重新讓公共交通回來,通過提升服務品質,讓老百姓在比較中選擇他們認可的出行方式,我們不怕競爭。”成紅俊說。
換車!好產品打開突破口
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客源流失殆盡,想要重新收復久已失去的市場難度可想而知。經過反復思量,洪毅運業將破局的落子點放在了成本控制上,首要一步就是選車。
“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的基礎是車輛,這是我們選擇海格客車的主要原因。”成紅俊說,蘇州金龍純電車型實實在在地將過去居高不下的用車成本降了下來。在試運營中,34座的海格純電車型利用錯峰充電,每公里電費只有兩毛錢出頭,相比前文提及的19座油車,每公里成本降低接近80%。續航里程方面,匹配175度磷酸鐵鋰電池的海格純電車型,行駛250公里能剩20%電量,完全能滿足日常運營需求。
“而且蘇州金龍在一些細節處的設計特別貼近市場需求,以我們購買的這批車型為例,它的行李艙空間相比同級車型更大,住校學生往來攜帶行李、居民攜帶少量貨物都更方便了,非常適合城鄉客運的工況。”成紅俊說。
成本得到控制的效果成功體現在票價上,純電車型運營線路票價從原來的10元降至5元,大大提升了對乘客的吸引力,洪毅運業拿到了重回“賽場”的門票。
打造城鄉客運新生態
重回“賽場”不是目的,對于洪毅運業來說,終極目標是塑造本地城鄉公交客運的新生態。
“這是我們的愿景。此前公司曾經到江浙地區考察,那里是村村通公交,班車公交化,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而企業也能夠健康運營,讓我們很受啟發。”成紅俊說,此前洪洞的城際客運缺位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健康的公共交通出行生態,洪毅運業重新回來,正是要填補這個空白。
摸準了市場的脈,洪毅運業已經找到了解決痛點的良方。
“首先是硬件提升,依托海格純電車型的性能優勢,我們能給乘客提供更寬敞、舒適的乘坐環境。此外,我們還將重點打造標準化服務,班車按時按點,乘務人員著裝統一,使用規范用語等等。多管齊下,為百姓營造更好的乘車體驗。”成紅俊說。
相比于出行方式多樣的城市,縣、鄉對公共交通的需求更加迫切,部分線路的不規范運營,無疑讓許多百姓的實際需求無法滿足。洪毅運業與蘇州金龍攜手,通過產品、服務升級,為構建舒適、安全和便捷的城鄉客運生態注入了新動能,為助力低碳交通體系建設貢獻綠色力量。相信不久后的將來,洪毅運業提供的更高品質服務,一定能讓洪洞百姓“愛”上坐公交。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