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隨著氣溫降低,電動客車會出現續駛里程降低的普遍現象,如果不及時充電甚至會造成缺電“趴窩”狀態,所以對于很多車主來說,冬季出行的顧慮最多。電動客車為什么受低溫的影響這么大?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夠緩解續駛里程縮水?海格客車服務專家為您解惑釋疑。
Q:為什么冬季電動客車續駛里程會縮水?
A:受鋰電池低溫特性影響,續駛里程下降是難以避免的現象。
主要原因是動力鋰電池低溫特性會影響電池正負極材料的活性、內阻,以及放電電壓,導致電池可用容量降低,續駛里程減少,但這種容量的減少是暫時的,隨著溫度回升,放電條件好轉后就會恢復正常。其次,因冬季環境溫度低,空調等電器件的使用,以及機械效率降低也會增加能耗,影響續駛里程。綜合以上因素,冬季電動客車續駛里程會降低20%左右。
Q:駕駛操作行為對續駛里程有多大影響?
A:駕駛行為是續駛里程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增加10%~20%的續駛里程。
起步、加速、制動等駕駛操作技巧與能耗息息相關,輕踩加速踏板,緩慢起步加速,電流小、能量效率高,車輛電耗低,反之,加速過急、過猛,高壓系統電流大、電機扭矩過量,導致電耗增加。此外,輕踩制動是驅動電機向動力電池充電的制動能量回收過程,駕駛員做到有預見性的制動,在保證安全情況下的輕踩剎車,有利于能量回收,提高車輛續駛里程。
Q:純電動客車冬季充電有何技巧?
A:當電池容量低于30%時,應及時充電,避免缺電“趴窩”。
冬季電池容量消耗快,容量低于30%時,應及時在熱車狀態充電。車輛運營結束后,車輛在熱車狀態,電池溫度相對較高,無需進行預熱,此時進行充電有利于節能,而車輛冷態時充電,則需要啟動低溫充電預熱功能,完成預熱后開始正常充電,影響充電效率。
純電動客車運行的動力源自于鋰電池,充分了解鋰電池低溫特性,根據運行線路里程及時補電、充電,行駛中運用節能技巧,并適度使用空調除霜系統,可以延長續駛里程,緩解“里程焦慮”問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