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定制一條公交線,這件看起來有點酷的事情正在杭州逐漸變成現實。
今年2月27日,杭州公交集團推出“六進”服務舉措需求征集,圍繞出行需求,在充分總結分析既有定制公交、社區微公交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深化推出“公交進學校”、“公交進企業”、“公交進園區”、“公交進醫院”、“公交進小區”和“公交進中心(行政中心、商業中心)”等更優質的公交服務舉措。
為此公交集團開通了多種征集渠道,到今天(3月27日)剛好滿一個月。
截至3月26日17時,公交集團累計收到“六進”相關事宜咨詢7516人次。在對重復及近似訴求合并后,累計收到1242件出行需求,并成功開通“六進”服務線路47條。
這些線都集中在哪幾個方面?
不到一周,方便就醫的新線就開通了
公交集團收集到的定制線路需求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部分和就醫有關。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提出:“現在城北院區門診、急診、住院病房已全面啟用,醫生們往來兩個院區上班、市民們看病不大方便,能不能開一條院際專線?”
經和市一醫院溝通,并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往來市一醫院湖濱院區和城北院區之間的院際專線312B路,不到一周就開出來了。
“我們和醫院方面初步接洽,商討了關于醫生們在兩個院區之間通勤不大方便這個問題。”具體負責該線路運營的公交集團汽三分公司客運管理科工作人員周嵩說,“期間也提到了城北院區全面啟用之后患者往來兩個院區之間的問題。”
公交“六進”服務推出,市一醫院院際專線車的需求被提了之后,第一時間,工作人員和醫院進行了對接。醫院方面的需求有兩個,一是醫院職工的通勤問題,二是部分患者的就診出行問題。
明確需求,公交公司立即開始線路踏勘,并對線路走向、停車、沿途站點、車型等進行了調研。
周嵩告訴記者,線路踏勘過程中,公交公司發現除了高架路段,新線會經過大學路北口站、慶春路紅菱新村站、張家園站等方便公交停靠、客流又比較大的站點,這些點或是地鐵換乘點,或是城北區塊居民前往市一醫院城北院區附近換乘較大的公交站點,因此專線沿途專門設置了三個中間站。
新線另一點頗受好評的地方在于公交車直接開進醫院,大家可以在醫院里面下車。
該線路早晚高峰主要以醫院職工通勤為主,其他時間根據醫院就診時間來安排班次,“比如說12點半那趟車,方便的是上午在湖濱這邊就診完,剛坐這趟車去城北院區辦理入院的病人和家屬。”
綜合考慮停車、醫院職工通勤人數、方便患者攜帶行李等,最終確定了21座8米的車型,并于3月6日正式上線。
通勤、上學等出行需求相對集中
記者了解到,除了“進醫院”的需求,各類需求均有涉及。
實際上公交集團推出的“六進”服務舉措,本身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從原來的“人跟線走”轉變成“線跟人走”,公交公司通過主動接近市民們的需求,來優化出行方式,最終服務到公共交通需求最大的群體。
同樣在3月6日那天正式上線的1906M路,就是公交集團根據收集到的月塘璟宸府、原筑壹號等小區居民的意見與建議,開出的第一條“進小區”地鐵接駁線。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類似市一醫院這樣“個性化”需求,通勤、上學等出行需求比較集中和典型。
“我們收到了24條華僑城芳菲與城小區居民的出行咨詢。通過公交小靈通在社區進行調查后發現,實際的出行需求量在300人左右,大多居民表示希望能有一條連接地鐵站的公交線路,方便早晚高峰時段通勤。”
這條線很快也開通了。
這是緊隨1906M路之后的又一條“進小區”地鐵接駁線,連接華僑城芳菲與城與地鐵3號線桃花湖公園站,沿途經過趙家花苑,停靠在地鐵桃花湖站B口。
濱江區定制的公交專線和互聯網大廠有關。
這里因為互聯網大廠總部匯集較多衍生出的“濱江高峰”給不少人出行帶來不便。
3月初,在濱江區政府牽頭下,杭州公交集團和濱江區多家企業座談,根據需求和現場踏勘后,于3月24日正式開通首批6條“進企業園區”線路,包括3條覆蓋義橋、聞堰區域的通勤專線、2條連接蕭山蜀山區域與濱江區的通勤專線、1條由迎春小區開往新華三科技園、阿里巴巴濱江園區、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園區的通勤專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