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凌晨,武漢氣溫驟降,寒風凌冽,行人不自覺都縮起脖子。而在武漢堤角、岱家山、二七路、花橋、漢口火車站等公交樞紐卻熱火朝天,公交司機、管理人員們各司其職、做車廂清潔衛生、仔細檢車車況、提前預熱空調,實行探路巡線、“車等人”、多停三秒等“暖守保”服務,力保市民乘客極寒天氣正常出行。
“一路暢通,準時開班。”4點30分,武漢公交228、248、287路線長陳亮提前出門,開車沿著金橋大道、府河大橋、漢口北劉店、黃陂灄水橋等進行巡線,經過橋梁時,他都仔細觀察路面情況,通行條件達標后,他在線路工作群留言,準時開班。陳亮介紹,早在兩天前,他所在的公交一公司就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所有管理人員提前到崗、值班防范,預防事故,“今天巡線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沿線的施工圍擋、街邊廣告牌或行道樹有沒有被大風刮倒,影響交通、影響乘客安全出行。”陳亮說。
5點25分,漢口火車站公交樞紐站燈火通明,此時,武漢公交一公司安全部組成的冬防工作組成員開始忙碌,安全員周軍協助司機做好出車前燈光、雨刮、方向、剎車等隱患排查,落實“不合格車輛不上線”工作要求后,轉身囑咐司機提前暖車,開啟空調,將車廂溫度預熱到10度以上。周軍說,早在三天前,公交部門就要求所有上線車輛必須開啟暖風,全面供暖,凡空調效果不好、雨刮壞、燈光不全、剎車疲軟的車輛,一律不得參與營運。做好各項準備工作,292路站長劉琨又給司機遞來一杯剛煮好的熱姜湯,囑咐員工防寒保暖,集中精力,安全行車,熱情服務。
用手感受一下空調溫度,管理人員又下車指揮,要司機將車開到起點站,“車等人”服務,避免乘客在冷風中候車。而在不遠處的289、38、509、533等幾條公交線路起點,多輛公交車提前暖好了車,一字排開停在候車長廊,“車等人”服務乘客。“車廂真暖和。”在解放大道中山公園站,見自己要坐去上班的706路公交進了站,出門搞晚了的李小姐著急得邊跑邊揮手,準備關門起步的司機李浪見狀,耐心多等幾秒鐘,一上車,乘客感覺車廂溫度明顯高于室外,溫暖如春,舒適無比。
出行高峰時段,公交部門還主動下線,前往道路濕滑,人多車多、客流量大的站點值守,指揮督導,叮囑司機依次進站,停穩開門、關門起步、安全才能回家的同時,密切留意市內站點客流變化,合理預判,科學投放高峰運力,力保市民乘客出行暢通、出行無憂。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