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身邊有人突然暈倒怎么辦?吃東西被異物卡住怎么處理?是等“120”來?還是趕緊對傷患者進行急救?為進一步了解這些應急救護常識,提高企業員工的基本救護能力,3月16日,湖北交投襄陽運營公司隆中收費站邀請襄陽市紅十字會救護師為員工送上一堂生動的應急救護課。
活動由紅十字救援會團隊導師李麗主講,采用“理論學習+實操培訓”的形式為員工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技能。在理論教學中,李老師通過真實的案例告訴學員發生在身邊的一些應急突發情況,強調了搶救生命的“黃金四分鐘”,讓學員們了解到急救的重要性。并為大家詳細全面地講解了如何正確判斷救助者是否屬于需要心肺復蘇以及傳授了心肺復蘇的步驟和流程。同時李老師運用人體模型現場演示了心臟復蘇操作流程、AED除顫儀的使用方法,告知學員目前襄陽市區AED除顫儀的分布情況、放置地點等。
進入實操環節,李老師面對面指導學員分組開展心肺復蘇術、氣道異物梗阻等常見急救技能操作。判斷意識呼吸、調整體位、胸外按壓等,每一個步驟學員們都聽的異常認真,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了解掌握應急救護知識太有必要了,關鍵時刻很可能會派上用場”學員朱銀銀說道。
此次應急救護培訓內容豐富,通俗易懂,通過此次學習培訓,員工們不僅了解了基本的急救常識,也認識到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潛在危險,更重要的是學習了應對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時的自救互救方法,增強了處理突發意外事件的能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