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潭城區所有路口采用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策略,由過去的“車看燈”,變為現在的“燈看車”,智能、高清、即時的“城市交通大腦”,讓湘潭交通變得“耳聰目明”。
十字路口疏堵保暢
根據2019年上半年數據,湘潭城區路口通行效率較2018年同期提高20%,非機動車、摩托車闖紅燈機率降低40%。這得益于湘潭智慧交通系統的不斷更新迭代和使用技術的不斷提高。
2019年,智慧湘潭項目建設了一套智慧交通管理系統,針對湘潭市交通通行在大部分時段均處于非飽和狀態的特點,建設了依托視頻流量采集數據的秒級全感應信號控制系統,湘潭市統一升級更換秒級全感應信號機225臺,配套安裝了1100套專用視頻流量采集設備,可實現信號及流量采集系統維護的最簡化。
前端有了高效視頻流量采集設備實時采集流量,再配合秒級全感應控制信號機,可完全實現湘潭市信號燈沒有固定配時,路口通行效果立竿見影。為更好實現秒級信號燈全感應控制,城區一律取消了非國標強制要求安裝的倒計時,取而代之的是在國標信號燈變換順序的基礎上,于紅燈最后三秒加入紅閃做為對駕駛員起步的提示,提高了約25%的起步效率。
湘潭市建設路口君子蓮城標拆與不拆的問題曾困擾湘潭市民多年。公司利用秒級信號燈全感應控制系統,設計在建設路口采用了環島路口秒級全自動流量感應二次信號控制來實現整體優化。
通過運用公司秒級信號燈全感應系統以及視頻流量采集設備,實時采集進入環島的車輛數量,流量在4400—4500以下時,信號燈黃閃,讓環島車輛自由通行,確保發揮環島在非鎖死狀態下的通行優勢,讓環島路口通行效率最大化。一旦流量采集設備探測到即將突破4400-4500標準車時,自動控制開啟信號燈,環島隨即進入二次信號燈控制模式,達到最大通行效率,待流量下降至2000-2400輛的安全流量以后,自動控制將信號燈切換回黃閃,恢復環島自由通行。
目前,此系統已在建設路口環島應用多年時間,每周平均信號燈啟動不超過5次,每次不超過2小時,環島內交通事故下降70%,從此在未發生過鎖死現象,完全不需要人工管控。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專家表示,環島路口全套解決方案在國內尚屬首創,本次案例可供全國交流借鑒。
除以上案例外,公司還為眾多城市提供了優質的智慧信控服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