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是一座城市流動的名片,公交行業的發展水平也是城市發展水平的直接體現。為深化落實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按照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公司改革要求,肥城公交集團從實施集團化戰略管控、規范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健全薪酬分配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規范企業管理結構,促進企業發展后勁,為肥城公交行業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走進肥城公交集團智能調度中心,智慧大屏上公交車車載視頻實時監控、運行線路、運行時速等情況一目了然。智能調度中心副主任馬衍棟正緊盯屏幕,實時觀察,做好車輛安全動態監測、大數據客流分析和道路交通事故研判等智能化保障。
“以前我就是一名普通員工,公司這次改革,我通過公開競聘上崗,成為智能調度中心副主任,上崗后,我的責任心更強了,能積極主動安排各項工作,并對現有平臺軟件進行了調試升級,讓平臺、設備更加智能化。”馬衍棟說。
開展崗位競聘,是實施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為加強公交干部隊伍建設,健全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由“要我干”變成“我要干”,肥城公交集團通過公開競聘,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加快年輕骨干職工的培養,鼓舞并引導干部職工立足本職崗位,加強業務知識學習,以實干服務大局、以實績檢驗成效,進一步激發正能量,不斷提升黨總支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在肥城公交集團維修有限公司的維修車間內,一輛輛私家車排滿了工位,維修工人們正在對車輛進行維修保養。
“公交維修公司是一家集汽車保養、鈑金噴漆、內燃機電、底盤檢修、道路救援為一體的汽車修配廠。我們嚴格執行國家汽車使用國標配件標準,很多車主都是奔著咱的服務來的,都知道咱國營企業可靠放心。”肥城公交集團維修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慶金說。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肥城公交集團推行市場化管理,激活“國有體制”,建立“民營機制”,緊緊依托公交主業品牌和資源優勢,將公交主業聯系緊密的汽車修理、車輛租賃、充電運營、廣告經營等全部推向市場,設立了公交維修、新媒體、新能源、租賃、物流5家子公司及4個分公司,逐步實現輔業分流養人、自給增收。
“我們公司的前身是公交廣告公司,以前沒有開展對外的業務,經過這次改革后,我們成立了新媒體廣告公司,引進了一批廣告制作設備,開始面向社會各界承接廣告業務。”肥城公交集團新媒體廣告公司經理徐軍說。
肥城公交集團按照量化考核原則,層層設定指標,實現上掛下聯,以“全面市場化”管理增活力,以“全面績效”管理保效能,全力構建全員考核體系,實現全員量化考核,以績效論英雄、憑貢獻拿收入,推進薪酬分配向創效環節傾斜。
“公司業務范圍越來越廣,我們員工的待遇自然也就漲上去了,提成、加班費都高了,從五月份開始,我的工資比之前每個月增加了近1000元。”新媒體廣告公司員工王洪霞說。肥城公交集團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讓員工充分享受到了改革成果,感受到公司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改革無止境,永遠在路上。“在交通強國戰略背景下,肥城公交集團正逐步向綠色公交、科技公交、智能公交轉變。接下來,我們將不斷擴大經營服務落圍,增收節支,不斷為肥城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肥城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張培濤說。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