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路是我們家門口的公交車,能直達地鐵站、公園、購物中心。”家住晉安區綠城柳岸曉風小區的林女士說。
此前,柳岸曉風小區所在的片區居民日常出行不便,公交站點相距較遠。今年初,211路的開通解決了他們的出行困擾。“經過3個月的客流跟蹤和走訪調研,5月中旬,我們將211路首末站延伸到地鐵象峰站,打通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211路的客流量上漲至300人次/天。
211路只是福州公交集團不斷優化、調整公交線路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福州公交集團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推動“黨建領航、經濟領跑、民生領先”行動,緊密結合市國資委、市交通局、福州古厝集團、市道運中心的部署要求,持續推進公交線網優化升級、公交地鐵接駁、重要節假日和大型展會活動運輸保障等重點工作任務,在穩步提升廣大市民群眾出行幸福感的同時,努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借助數據分析、走訪調研、意見收集等方式,公交集團了解到市民群眾在公交出行方面的“急難愁盼”,結合西園公交總站、義井公交總站等新建場站的啟用,采取開通線路、調整走向、延長營運時間等措施,不斷強化公交地鐵接駁,加快構建“快、干、支、微”多層級公交線網。據統計,上半年,公交集團共計開通、調整47條公交線路,完成載客里程8214萬公里,總體客流量達11475萬人次。
截至目前,公交集團相繼開通了210路、211路、地鐵接駁10號專線等3條常規公交線路和GJD006、GJD007等2條定制公交線路,優化調整12路、65路、130路、162路、7686船政文化城旅游專線等42條公交線路,進一步完善閩侯、新店、淮安半島等地的公交線網。
結合已開通運營的地鐵2號線、地鐵5號線及即將開通的地鐵4號線的走向和站點設置,公交集團開通地鐵接駁10號專線,調整地鐵接駁9號專線、地鐵接駁6號專線、地鐵接駁7號專線、12路、177路、130路,并選取地鐵接駁6號專線(蓋山竹欖地鐵B出口)、地鐵接駁27號專線(螺洲古鎮地鐵站C出口)作為試點,在早、晚高峰期(7:00—8:30、17:00—18:30)精準匹配公交、地鐵到站時間,有效提高市民群眾換乘效率。
公交線網的優化調整不僅方便市民群眾換乘地鐵出行,也為他們前往醫院就醫提供了極大便利。上月底,公交集團變更162路首末站和線路走向,將首末站設在了市婦幼保健院門診樓,得到了沿線乘客的廣泛贊譽。“162路上很多乘客是孕婦或帶孩子來就診的,之前都得在醫院外圍的公交站點下車,步行好長一段路才能到達醫院。”市民徐女士說,現在162路直達市婦幼門診樓,節省了不少時間。
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集團將結合《福州市優化公交出行三年(2022—2024年)行動方案》和上級單位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民生安全為本、智慧數據服務、集團資源驅動、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科學配置公交資源,結合地鐵開通、建設情況,開設“微循環”專線,促進公交、地鐵“雙網融合”;整合同質性的公交線路,優化城區公交線網布局,加大公交出行吸引力;探索發展多樣化公交運營模式,增加火車北站、火車南站、工業(產業)園區、各大高校、綜合醫院、大型商圈等區域間的通達快線,全面加強中心城區與外圍區域的線網連接,實現企業民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