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票價與其運營成本差距較大,如何破解?“目前,各地城市公交運營確實存在一些困難。推進城市公交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既要加強對公交企業的政策支持,也要提升公交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10月26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高博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高博表示,在“輸血”方面,一是落實運營補貼補償政策。綜合考慮城市規模、群眾出行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城市公交服務標準,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運營主體,因地制宜建立并實施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二是完善公交價格機制。科學合理制定城市公交價格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針對長期低票價難以覆蓋企業運營成本的情況,依法依規開展評估并及時優化調整票價。對定制公交等線路實行政府指導價或市場調節價。對遠郊等長距離運營線路,可探索采用按里程計價方式。三是加強新能源公交車充電保障。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保障新能源公交車夜間充電執行低谷電價,鼓勵在日間設置部分低谷電價時段。
在“造血”方面,一是提升公交吸引力。促進常規地面公交與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有效銜接融合。鼓勵發展微循環公交服務。支持開通通勤、通學、就醫等定制公交線路。二是支持多元化經營。支持發展“公交+旅游”服務模式,支持公交樞紐場站拓展旅游功能,支持城市公交企業拓展廣告業務和面向社會的增值服務。三是盤活存量資源。加快落實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綜合開發政策,建立公交樞紐場站用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機制,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
特別推薦 ?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