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2月16日電 (李晛)據沈陽市政府新聞辦2月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消息,為助力“緩堵保暢”,2023年沈陽將開展文明交通行動,做好交通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實施公路建設項目20項,加速推進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全市12個地區309條背街小巷,進行微更新改造,創建50條市政設施維護精品示范路……
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建學表示,打造安全暢通、規范有序、文明和諧的城鄉交通環境,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內容。2023年是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決戰之年。市精神文明辦將聯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市交通運輸局等市直相關部門,開展融教育、引導、示范、專項治理為一體的文明交通行動。具體包括全方位開展文明交通教育引導,全時段開展文明交通專項整治,全媒體推進文明交通宣傳三項工作。
交通標志、標線、隔離欄等交通設施作為道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道路通行秩序、預防交通事故發生、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沈陽市公安局副局長孫明介紹說,近年來,市局公安交通警察局全力推動全市道路交通設施完善工作。2022年以來,共計維護交通標志2千余塊、維護隔離欄90余公里、維護施劃標線31.5萬余平方米。下一步,市局將進一步完善校園周邊設施;不斷開展交通設施更新完善,提升道路交通良好形象;綜合施策,助力“緩堵保暢”。
沈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柳熠說,近年來,該局聚焦“緩堵保暢”工作,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優化公路路網結構、高標準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常態化開展路域環境整治,交通出行條件得到持續改善。2023年,該局計劃實施公路建設項目20項。同時,繼續加速推進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寶馬東、遼寧大學南等5個公交場站建設,啟動全運路、沈陽南站西廣場、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8個公交場站建設。
據悉,這些交通樞紐建設將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綠色出行、公交出行吸引力,引導人民群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此外,2022年,沈陽市城管執法局深入踐行“繡花匠心抓管理、全程全域求精細”管理理念,圍繞“安全性”和“完好性”兩個方面,做好施工組織,全力保障城市道橋設施完好、安全、暢通。
沈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關正君表示,2023年,沈陽市城管執法局將繼續堅持從人民需求和市政管護工作實際出發,以“系統推動、標準引領、對標先進、優化模式、提升質量”為指導,以市政設施維護精品年為抓手,從更新、維護、精細化管理全方位、多角度發力,提升道路的通暢性和舒適度。(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