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盈絲路,創新激蕩新未來。4月13日,中國旅游出行發展大會第二站在絲路重鎮甘肅蘭州正式開啟。來自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四省(自治區)超100家旅游公司,以及行業協會領導、行業專家、媒體等出席了此次活動,共溯絲路之源,尋求美好旅游出行新路徑。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康志強和青海省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劉周輪出席本次大會。
2023年是旅游業邁向復蘇興旺的關鍵一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西北位于“一帶一路”核心區,已然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新前沿和文化自信的新基點。
大會上,宇通聚焦“高品質+好服務”的價值理念,以“場景/產品+服務+超基因價值鏈”的旅游解決方案,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高品質出行理念激蕩著大西北旅游建設的春潮,也由此拉開絲路文旅發展新局面。
強勁復蘇 乘勢而為,絲路文旅拉開新序幕
旅游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功能,能有效打通一二三產業,推動經濟優化升級,是構建國內大循環、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3年,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積極引導下,多項指標恢復明顯,旅游市場一季度迎來“開門紅”。從春節到清明,再到今年五一出游產品預訂,旅游熱度持續高漲,國內出游人次明顯增加,出游天數及出游距離恢復明顯,同時入境游業務強勢復蘇,對旅游客運車輛的升級勢在必行。西北歷史文化厚重,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業基礎,更是呈現強勁復蘇勢頭。
疫后市場重啟,絲路欲“高質量”搶跑,甘肅省文旅廳產業發展處處長康志強致辭表示,西北旅游業發展要重體驗,提升文旅消費人氣;強合作,激發旅游市場旺氣;造IP,做熱營銷品牌名氣。而優化旅游運輸企業運力結構,提升旅游出行服務質量、改善游客出行體驗,正是拉升大西北旅游整體形象和口碑的關鍵一環。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 康志強
積極推進西北絲路交旅融合產品創新,在過去的十年,宇通以精品服務深耕西北地區“多彩絲路”、“大美中國”、“絢爛世界”美好出行華麗篇章,早已在絲路建設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站在2023年旅游業邁向復蘇興旺的關鍵節點,如何合力共筑大西北旅游高質量發展新路,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體系副總監劉權立致辭時表示,“當前國內旅游強勁復蘇,乘借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分享創新發展模式,加快西北全域旅游縱向發展,作為交通行業的一分子,宇通始終站在服務者的角度,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將持續推動產品升級,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體系副總監 劉權立
價值宣言 品質聚焦,旅游高質量共建迎接新未來
十年深耕,風景正好。乘著春風,中國旅游出行發展大會積極探索行業創新應變新思路,全力以“復”,全行業信心倍增,旅游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也將揭開新的一頁。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熊燕舞在會上分析“旅游復蘇”態勢,并對“旅游復蘇”形勢下甘青寧蒙旅游出行需求變化進行解讀,提出多樣化創新思維,振奮從業者信心,助力旅游業恢復發展。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熊燕舞
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在積極推進旅游出行大變革。《甘肅省打造路衍經濟千億級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指出要加快實施交旅融合突破行動,創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以旅游公路、旅游風景道、運輸場站、服務區等建設和優化升級為抓手,探索交旅融合發展新路徑。2023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指出,內蒙古將聚焦黃河、呼倫貝爾-興安盟、環京津冀地區三大旅游資源富集區,謀劃構建“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
甘肅安翔旅游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 呂建霏
絲路文旅風頭正勁,立足高品質出行服務,謀求行業新征程,成為共識。甘肅安翔旅游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建霏、甘肅隴易行文旅公司總經理熊樹峰一致指出,西北旅游大有可為,高端化、定制化已然是趨勢,以品牌融合成就品質,產業融合成就未來是行業發展方向。
甘肅隴易行文旅公司總經理 熊樹峰
在新的機遇與挑戰面前,旅游客運企業正在積極求變,聚焦品質發展新路徑,不斷強化自身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立足高品質旅游出行服務使用場景,宇通帶來高質量旅游解決方案,為“旅游出行更美好”提供新動能。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 陳紅權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經理陳紅權在會上表示,宇通將持續為乘客提供更舒適的車,為客戶打造運營更高效的車輛。面對西北旅游地區,宇通將精準匹配市場,打造高端場景化產品組合,以及宇通全國售后服務+區域售后服務保障方案、超基因價值鏈品質兌現方案,促進西北旅游高質量發展。
山河萬里行,美哉游西北。旅游高端化市場需要更高品質的產品解決方案。隨著旅游業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邁進,旅游出行企業也在加速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現場,參會領導、嘉賓共同參與發布《西北旅游出行價值宣言》,共同展望復蘇態勢下旅游產業的美好未來,也共同發聲,在旅游出行服務行業首倡推行高品質出行服務,讓旅途更舒適,出行更美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