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鴻氫能發布公告,擬全球發售7952.00萬股股份。其中,香港發售股份795.2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7156.80萬股。招股日期為11月27日至11月30日,最高發售價21.35港元,每手買賣單位500股,入場費約10782.66港元。
全球發售預計募資總額為16.18億港元,募資凈額15.09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鴻氫能預計于2023年12月5日在主板上市,保薦人為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中國一家專注于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領先技術型氫燃料電池公司。
根據招股書,假設發售價為中位數每股發售股份20.35港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15.094億港元。其中,約40.0%擬用于擴大該公司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產能;約20.0%擬用于撥付氫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系統及制氫設備的研發;約10.0%擬用于撥付該公司于上游行業公司的投資、潛在收購或建立合作關系,以鞏固及加強該公司的供應鏈;約10.0%擬用于與下游參與者聯合開發該公司產品組合的下游運輸和固定式應用;約10.0%擬用于團隊建設、人才招募及培訓、提高對關鍵人員的薪酬和激勵以及升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以支持該公司的增長及擴張,并進一步提升管理及經營效率;約10.0%將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從出貨量來看,國鴻氫能毫無疑問已是數一數二的行業巨頭。
從收入來看,2020至2022年這三年里,國鴻氫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7億元、4.57億元、7.48億元。
盡管數據在不斷增長,但從市場規模來看,仍處于相對有限的水準。一方面,國鴻氫能年營收僅為數億元的規模。另一方面,整個氫燃料電池的市場規模也不過數十億元。
在這三年間,國鴻氫能持續出現虧損,其虧損金額分別是2.21億元、7.03億元、2.80億元,三年合計虧損12.04億元。
今年6月,國鴻氫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繼去年11月遞表港交所未果后的第二次嘗試,此番通過聆訊,其也將成為繼億華通之后第二家在港交所上市的氫燃料電池企業。
連虧多年的氫能頭部企業,能否靠上市打破困局?企業排隊上市背后,氫能行業如何賭一個未來?這一切還需市場來驗證。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