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鐵建組織召開的科技成果評價會上,中鐵十四局自主研發的“盾構機盾尾密封油脂檢測技術”被專家組認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盾構施工作為主流施工方法在城市地下施工中顯示出強大優勢。隨著國內盾構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長距離、大直徑、大埋深、高水壓及復雜斷面的隧道施工越來越多。
施工中,為保障盾構機安全掘進,需要盡可能提高盾尾密封的可靠性,而盾尾密封油脂就是保障盾尾密封性能的重要功能材料。盾構掘進時,需要將一定壓力的盾尾密封油脂注滿盾尾刷的孔間隙,使其形成壓力密封倉,從而阻止地下水、泥漿的滲入。一旦盾尾密封油脂質量不佳或者用量、壓力不足,極易造成盾尾密封效果不好甚至失效。
中鐵十四局發現當下市場并無盾尾密封油脂統一的檢測技術、標準規范,市場上油脂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影響盾構行業的良性發展,為此中鐵十四局著手研發盾構機盾尾密封油脂檢測技術,從組織立項,開展課題實驗到結題驗收成果鑒定,均獨立完成。
研發團隊研討確定油脂的物理、環保性能研究方向,將課題項目進行拆解,根據團隊成員的專業領域優勢,分派相應的研發題目。為了檢測油脂的密封性,檢測人員開展盾尾密封油脂抗水流沖失性能測試,通過高壓水噴霧模擬現場施工中的高壓環境,進而評定密封油脂對金屬表面的粘附能力。通過檢測不同制樣方式制作的試件,經過一定時間沖刷后,研究其質量損失,以研究不同廠商生產的油脂密封性的差異,以此來評定盾尾密封油脂的質量,為施工現場的材料選購提供數據參考。
中鐵十四局通過該技術統一盾尾密封油脂性能檢測設備、測試方法,編寫《盾構機盾尾密封油脂》團體標準,為盾尾密封油脂生產廠家提供產品優化標準,提升國產產品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也為施工單位提供盾尾密封油脂性能優劣的選擇依據。
為滿足當下建筑工程材料對綠色低碳環保的需求,標準中新增環保指標、安全等指標,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雙碳”政策。研發該技術、標準的過程中,中鐵十四局還成功研發盾尾油脂抗水流沖失試驗裝置,解決市場上儀器存在的控溫、油水分離以及管道堵塞等難題,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立足于標準的發布,目前,中鐵十四局已承接多家油脂生產廠家、盾構施工單位檢測委托,成功實現成果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