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中車下發了《關于印發2021年中國中車精益管理評價結果及表彰決定》,其中,中車電動獲評中車2021年“精益管理三級企業”,總裝車間獲評“中車集團二級精益車間”,常車身車間“車架生產效率提升項目”獲評優秀改善項目。
2021年,中車電動聚焦“精益一級車間”創建目標,建立“五級項目管理機制”,以“改善不良、杜絕浪費”為主要方向,制定24個核心瓶頸改善項目,就車架生產效率提升制定專項改善計劃,通過對車架自制的人、機、料、法、環各方面進行規劃,拉通全自制車架生產線,實現車架自制從無到有,從有到精。通過全線的節拍線平衡觀測及分析,總裝車間實現側窗玻璃粘接工藝優化、頂置電池作業平臺等多項瓶頸工序的改善,全線線平衡率由68%提升到79.9%,生產節拍由70分鐘降低至30分鐘以下,總裝車間日產能由10臺突破至55臺。
本次精益管理評價為中車電動智能工廠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今后一級精益車間建設指明了方向,中車電動將繼續堅持高目標引領,高標準定位,圍繞目視化現場、工位制節拍化生產、產供研銷一體化運作,打造“全員參與,持續改善”的精益人才建設隊伍,為中車電動高質量發展貢獻精益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