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氯氫制備企業,按照累計供氫量,補貼最高可達500萬元;對新建高壓氣態、低溫液態、有機液體及固態等儲氫項目,單項補貼最高可達600萬元;對建設加氫站的,補貼最高可達1000萬元;開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行政審批……這是河南省濮陽市日前出臺的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中的一部分。
作為資源型城市,隨著油氣資源衰減,近年來,濮陽搶抓國家發展氫能產業的窗口期和河南建設鄭汴洛濮氫走廊的重大機遇,強力實施“換道領跑、優勢再造”戰略,積極發展氫能產業。
2021年8月,濮陽市提出“以氫能利用為突破,加快布局未來產業”。今年7月,該市提出要“實現中原油城向中原氫城轉變”。濮陽市還成立了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氫能產業工作推進專班,制定“氫能產業鏈圖譜”,按圖索驥外出招商;先后出臺《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支持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八條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明確資金補貼、人才招引獎勵、成果轉化激勵等各項優惠政策;成立濮陽氫能產業聯盟,首批加盟30家企業;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市“一號改革工程”,努力實現企業辦事“零阻力”、政企溝通“零距離”、政策落實“零停滯”、損害企業“零容忍”。
一系列強有力的補貼和措施,激發出濮陽氫能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中國石化建設的全國最大的兆瓦級可再生電解水制氫(PEM)示范工程落戶濮陽,將于今年年內建成,“綠氫”產能達360噸/年;總投資100億元的科融新能源科技國際產業園項目落地濮陽,涵蓋新能源裝備生產、新材料產業及產業服務區、現代物流園區等;與河南大學、鄭州中科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共建龍子湖低碳能源實驗室,加快推動氫能科技成果轉化;首批“濮陽造”25臺18噸氫燃料電池洗掃車和5臺10.5米氫燃料電池城市公交車6月完成交付……
據統計,一年來,濮陽共招引氫能全產業鏈相關企業(項目)20余家;今年上半年,濮陽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8%。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