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明確,曙光汽車集團無論是從汽車零部件還是到公共交通出行始終倡導節能減排、綠色出行,曙光汽車集團不僅掌握了新能源整車控制技術、電池管理系統BMS技術、遠程智能監控平臺技術、微輕型電驅動車橋及電驅動模塊等技術。在研發電子轉向EPS、電子制動、智能懸掛等電動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方面也有突出成績。
在新能源整車方面,曙光汽車集團以輕客、大客、皮卡、特種車四大產品平臺為基礎,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要技術路線,以燃料電池為長期技術儲備,針對城市公交、物流配送、團體通勤、旅游租賃、短途客運、高端商務、特種用途等不同細分市場,打造標準型新能源整車產品,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商用車產品布局。
為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商用車整車技術,投資近億元建設含整車環境倉、轉鼓試驗臺的集團整車實驗中心,為大中型客車整車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排放性能、ABS測試、動態制動性能以及新能源整車高低溫環境工況狀態模擬、制動能量回收等新能源整車測試能力提供完善的研發支撐。
曙光汽車集團在純電動客車領域也取得階段性的成功,曙光集團不僅在自家的輕客、皮卡等產品上采用自己的電驅動車橋,以高度集成的純電驅動車橋來完成曙光集團新能源產品的集成化、標準化。同時高度集成化的電驅動車橋,使形成的純電動專用底盤,純電動產品的性能更加突出、更具競爭優勢。
未來還將全面開啟新能源戰略布局,著力發展氫能源產品。曙光汽車集團將繼續以科技為產品賦能,通過持續增加投入、創新多項舉措,致力于研發更多更具可靠性、清潔性的新能源產品,為商用車綠色發展打造定制化解決方案,助力國家達到“雙碳”目標而努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