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福州濱海快線南公園-三叉街盾構區間下穿閩江綜合應急演練在南公園站舉行。
本次演練由福州市城鄉建設局及市應急管理局指導,福州地鐵集團、中鐵(福州)投資公司主辦,福州市地鐵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倉山區應急管理局及臺江區應急管理局協辦,中鐵八局承辦,并邀請省國資委、省安科院、市國資委參加。
此次演練采用“現場+直播”方式進行,歷時55分鐘,現場應急指揮部下設9個應急小組,投入演練人員80余人,檢驗了各單位在面臨險情時的應急綜合反應能力和協作能力。
演練包括盾尾密封失效后涌水涌砂的應急處置和倉內泥膜失效后組織人員撤離兩個主要科目,設置了險情發現、現場響應、逐級上報、初步自救、響應升級、險情控制等環節。
演練人員按照應急程序規定,第一時間上報險情信息,迅速啟動相關應急預案,通訊聯絡、巡查出動、應急監測、警戒疏散、交通疏導、確定及執行搶險方案、醫療救護等一系列措施及時推進。此次演練響應迅速,全程緊張有序,順利排除了險情。
地鐵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建國要求
一要夯實安全生產管理基礎,正確分析風險,冷靜面對突發事件的挑戰,提高認識,明確責任,防微杜漸,常抓不懈;
二要針對下穿閩江工程特點,科學組織,精心施工,不斷優化掘進參數,嚴格落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切實制定并落實可行性專項施工方案,積極做好防范;
三要認真總結提升應急預案,查漏補缺,提高搶險救援效率效能,為項目后續施工建設安全順利進行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四要做好應急預警信息響應與處置工作。合理安排值守人員,必要時增派力量,隨時做好搶險救援準備,遇有突發情況第一時間上報,絕不能存在任何麻痹思想、松懈心態,立足最壞的打算、做最充分的準備、贏取最好的結果。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