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常熟氫燃料公交運營啟動儀式于常熟市體育中心舉行,14臺宇通與未勢能源共同打造的氫燃料公交車交付常熟城鄉公交公司,啟動正式運營。該批車輛將承接常熟經開區與主城區的重要干線運輸任務,途徑濱江體育公園、濱江科創中心以及多家經開區重點企業和高校園區,為市民出行提供了進一步的便利。
氫燃料公交車的投入運營,不僅打造了常熟新的城市風景線,成為了常熟綠色低碳城市的新名片,而且將持續擴大常熟氫能公交項目的示范引領效果,在氫能產業布局優化、基礎設施完善、擴大氫能消費市場、助推產業技術孵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助力常熟向打造“氫能車城”的目標更進一步。
常熟模式,打造“氫能車城”
常熟是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憑借汽車產業基礎優勢疊加豐富的副產氫資源,圍繞“碳中和、碳達峰”戰略目標,全力搶抓氫能技術改革新機遇,把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工程。
常熟市發布、編制了《常熟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常熟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路線圖》、《氫燃料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常熟不斷通過政策牽引,讓企業“氫”裝上陣,吸引了一大批氫能產業頭部企業落地,重點圍繞創新研發、科技孵化、系統集成、核心部件、基礎設施、示范應用等領域。截至目前,共引進29家國內外氫能頭部企業投資的核心項目40個,合計總投資近40億元。
包括豐田在內的多家氫能頭部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紛紛落地常熟,第三座加氫站正在緊張施工,全市已形成年產氫氣超過1億立方米的制氫能力。常熟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領域已形成龍頭帶動、配套完善、集群發展的高質量產業格局。常熟“氫”山綠水的美好愿景已初展宏圖。
宇通+未勢,助力常熟氫能產業發展
“我們更加重視的是與氫能產業鏈頭部企業的合作,無論是宇通還是未勢,都具備深厚的氫能技術積累,雙方合作的產品讓人放心” 常熟市城鄉公交客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文清如是說。
圖 | 常熟城鄉公交客運副總經理龐文清現場發言
宇通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展氫燃料客車研發生產的企業,經過十余年的積累,目前已推出包括客車、公交、環衛、重卡、輕卡等車型在內的全系氫燃料商用車產品。截止目前全國范圍內,宇通已推廣氫燃料商用車650余臺,累計安全運營超5000萬公里,經歷過張家口冬奧的嚴寒,創造過單車超23萬公里的運行記錄。宇通氫燃料產品具備“高安全、高效率、低氫耗、寬適應”的特性,整車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全面的生產質量監控,通過碰撞、涉水、高寒、可靠性路試、整車爬坡等多項試驗驗證,保障了整車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勢能源作為國內氫燃料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依托強大的研發資源優勢和產業體系建設能力,已形成國際化研發布局,打造出了氫電、電堆和儲氫三大技術平臺,成功構建起” 制、儲、運、加、應用 ” 一體化產業鏈生態體系。未勢能源一直致力于與產業鏈伙伴合作,創造更大的運營價值,從而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應用,加速“跑”進多場景。
本次常熟市投入運營的14臺10.5米氫燃料公交車,是由宇通客車與未勢能源強強聯手,共同打造。具備補能時間短、續航里程長、運行噪音小、環境適應強的優勢,單次加氫時間僅需十幾分鐘,滿氫滿電最高續航400公里左右,滿足運營一天的續航里程要求。正是雙方秉承開放共贏的合作態度,促成了本次常熟氫能公交項目的成功落地,也為氫能產業鏈企業合作打造又一成功樣板。
“氫”山綠水,公交先行
氫能,承載著國家能源轉型、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全面實現碳中和的戰略使命,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但目前國內氫能產業依舊面臨政策支持、技術水平、配套設施、產業化能力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優先發展氫能在公交場景的應用,已經成為普遍的行業共識。
發展氫能首先面臨氫源的問題,常熟地處長三角,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坐擁豐富氫能資源,為發展氫能產業提供先天優勢。而隨后“制氫、加氫、運氫、儲氫”等各個環節的基礎設施規劃,則在公交線路運營需求的基礎上來整體構建,符合城市發展規律。氫能公交的應用,構建起了城市氫能產業發展的布局框架。
一款新型能源,最終推向市場應用,除了有合理的基礎設施布局,也要有穩定的消費市場。氫能公交的應用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僅僅本批次14臺氫燃料公交車的投入運營,就能產生近200噸/年的用氫需求,成為穩定的氫能消費市場。
未來,宇通客車與未勢能源將攜手更多產業鏈伙伴,繼續開展燃料電池商用車規模化示范應用,圍繞產業布局,堅持創新驅動,帶動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貢獻更多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