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杭州城市主干道之下的杭州下沙路隧道,是杭州亞運會代表性交通項目下沙路與12號路提升改造項目的關鍵控制工程。隧道受地下空間所限呈“S”曲線,有連續兩個610米的平面轉彎半徑,這在超大直徑盾構施工中屬國內首次,在世界范圍也是少有。
杭州下沙路隧道
在項目建設的3年多時間里,中鐵十四局建設團隊充分發揮大盾構品牌核心技術優勢,圍繞盾構裝備選型、管片結構設計、盾構隧道掘進等方面優化配置、科學創新,攻克大直徑、小曲線盾構施工難題,按期實現節點目標。
針對性設計打造“最佳利器”
杭州下沙路隧道全長7.47公里,其中盾構段長1612雙延米,雙洞雙向六車道,隧道管片外徑14.5米,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
“每條線路的最小轉彎半徑610米的區段長度均占到71%,連續直線部分僅占14%,超大直徑小曲線施工難度極高。”杭州下沙路隧道項目負責人屈克軍說,隧道的連續“急轉彎”,對盾構機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建設團隊在盾構機選型階段,就開展了針對性設計。他們優化盾構機刀盤設計,裝備15.07米直徑刀盤,采用4層刀高設計,配備輔助超挖刀,用以匹配大直徑、小曲線隧道掘進條件,并配備了加強型盾尾刷。
“盾尾刷是保護隧道密封性的一道屏障,持續轉彎時,盾尾刷局部受壓會加大磨損,而轉彎過程中,盾構與管片中存在的夾角則會減弱局部密封效果,易發生盾尾漏漿。”項目盾構經理杜繼凱說。
建設團隊通過反復模擬研討各轉彎半徑條件下的盾尾間隙,分析不同盾尾長度與間隙的關聯,得出最優設計方案。“根據方案,我們應用加強型盾尾刷,同時適當放大盾尾間隙,并優化盾構油脂注入工藝,達到有效保護盾尾刷、降低盾尾刷磨損的目的,滿足盾構機掘進的密封要求。”杜繼凱說。
此外,后配套物料運輸系統是盾構機高效掘進的基本保障。杭州下沙路隧道對吊機軌道進行了優化,通過增加分段數量、縮短分段長度、控制相鄰夾角,滿足吊機行走機構順暢運行下的角度需求。
盾構機始發現場
精準控制打造“最優姿態”
杭州下沙路隧道連續穿越河道、富含沼氣地層、市政道路以及燃氣、電力、給排水等主干管道,最小水平間距約1.2米,豎向最小凈距約9.2米。
“地上風險源密集,地下持續長距離轉彎,且掘進受軟土地層影響,整個施工中極易出現偏移,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杜繼凱回憶說,隧道要在持續轉彎中穿越15個風險源,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盾構機姿態控制極為重要。
操作人員正在操作盾構機
建設團隊充分發揮中鐵十四局大盾構豐富施工經驗,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統,實現全過程可視化動態管理。“盾構機搭載了導向、刀具磨損實時監控、管片上浮測量等智能化管理系統,對盾構機軸線數值、管片上浮量等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分析,為盾構機施工參數調整提供依據。”項目總工程師劉磊介紹。
“我們操作的兩臺盾構機均超5層樓高、超100米長,在持續轉彎下,一點點小的偏差就有可能迅速發展擴大,加大盾尾刷的磨損、對管片及周圍土體產生擾動,造成地表沉降或隆起。”杜繼凱說,在掘進中,盾構機操作人員必須要按照“小糾、勤糾”的原則,對掘進參數進行實時調整,保證盾構機始終按照軸線前行。
“項目還接入遠程操控系統,將盾構機的控制大腦與遠在南京的公司總部盾構智慧管理中心連接,當出現緊急情況時,將盾構機控制系統操作權移交給總部技術人員,及時解決問題。”劉磊說。
精心設計打造“最強護罩”
管片環環相扣,筑起盾構隧道最強“金鐘罩”。在杭州下沙路隧道,16120塊管片組成的盾構隧道渾然天成,不滲不漏,行走其中,宛若走進兩條“最美空間曲線”。
16120塊管片組成的盾構隧道
“一般隧道管片都是2米成環,但在實際中,管片拼裝成環后并不是每處寬度都是2米,這就是管片的‘楔形量’設計,也是隧道空間曲線形成的原因。”劉磊介紹說,杭州下沙隧道采用的管片最寬2.04米,最窄僅1.96米,最寬和最窄處最大相差8厘米。
“將最寬的位置始終拼在一側,就能使成形隧道向另一側彎曲。”具有10年豐富經驗的拼裝手徐海生回憶說,在拼裝過程中,他通過將管片進行旋轉,把最寬管片拼在不同點位上,產生不同超前量,就形成了下沙路隧道所需要的空間曲線。
不僅如此,為優化盾構管片受力,建設團隊還增加螺栓數量,均勻螺栓點位,采用8.8級高強螺栓連接管片,保證管片連接的牢固性和穩定性。為了確保已成型隧道管片的穩定性,他們還采用水泥雙液漿,對全線每一環管片進行二次注漿,加快同步注漿漿液強度提升。
如今,在周邊群眾的熱切期盼之下,這座亞運會保障工程已進入通車倒計時,而鐵建人的風采也將隨著工程的正式通車閃耀亞運之城。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