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方案》提出,要積極吸引境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在瓊落地,推動發展貿易金融、消費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業務。
《方案》要求,壯大綠色低碳型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8000億元,在清潔能源產業領域投入800億元,產值突破33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
分階段分領域逐步推進全省各類汽車清潔能源化,2025年,公共服務領域和社會運營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使用清潔能源比例達100%。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方案》還明確,進一步完善海南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制度,引進國際資金和境外投資者參與氣候投融資活動。
2030年海南省停售燃油車
《方案》提出,高比例發展非化石能源,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風、光、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積極有序發展核電。加大分布式光伏應用,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按照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模式有序發展集中式光伏,配套建設儲能設施。積極發展海上風電;建立制氫、儲運氫及用氫的全產業鏈;探索推進波浪能、溫差能等海洋新能源開發應用。
到2025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400萬千瓦,投產風電裝機約2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5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發電裝機比重達75%,低碳能源生態系統初具規模。
同時,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工程,鼓勵發展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分布式能源項目,重點建設洋浦熱電、海口氣電、三亞西氣電、海口氣電二期、三亞東氣電等氣電項目,在重點園區適時建設分布式天然氣綜合能源站。
《方案》指出,以現代物流、醫療健康、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為發展重點,推動服務業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推進海口商貿服務型、三亞空港型、洋浦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推進海南灣嶺、澄邁金馬等物流園區建設。積極吸引境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在瓊落地,推動發展貿易金融、消費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業務。
《方案》還要求,以重大產業平臺為支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以重點產業園區為載體,壯大綠色低碳型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8000億元,在清潔能源產業領域投入800億元,產值突破33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
推進綠色宜居型城鄉建設方面,《方案》提出,推動城鎮更新由傳統“大拆大建”模式向漸進式、適應式的綜合環境整治更新模式轉型。統籌安排各地區建設用地指標,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將低碳發展理念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合理規劃建設城市綠色空間、一級通風廊道、環城綠帶、交通走廊綠化通道,積極推進海綿型城市建設。
《方案》還明確,構建低碳化海島交通系統,建立全省全域性綠色、智慧、高效的新型交通網絡體系,加快交通電氣化進程,推動航空、鐵路、公路、航運低碳發展。建設覆蓋高速公路服務區、交通樞紐、公交場站、物流中心等公共區域的充電樁與充電站,形成高速公路和城鄉充電網絡。
同時,落實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和相關扶持政策,分階段分領域逐步推進全省各類汽車清潔能源化。加快推進社會運營交通領域清潔能源化,以輕型物流配送、城市環衛、租賃車、網約車等領域為重點,推動新能源車替代,鼓勵私人用車新能源化。2025年,公共服務領域和社會運營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使用清潔能源比例達100%。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引進國際資金和境外投資者參與氣候投融資活動
《方案》指出,聚焦重點任務相關領域,謀劃推動一批特色、亮點工程,作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點。
《方案》要求,加快“源網荷儲一體化”重點項目建設,智能輸電建設方面,加快建成投產覆蓋全島的500千伏口字型環網,進一步形成覆蓋全島的“日”字形目標網架結構。智能配電建設方面,全面推進以故障自愈為方向的配電自動化建設。智能用電方面,促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到2025年,力爭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電量比重分別達85%、75%左右;到2030年,力爭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75%左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92%左右。
在海口、三亞、博鰲等市鎮,結合各地產業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揮科技創新、旅游康養、會議培訓、體育農漁等地區發展特色要素,差異化打造一批高質量近零碳、零碳示范區域,并對零碳試點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禁售燃油汽車壘土筑基工程方面,《方案》明確,著力解決充電不便問題,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體驗,適當超前推進海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省內充電基礎設施總體車樁比例確保小于2.5﹕1,公共充電樁方面小于7﹕1,重點先行區域充電網絡平均服務半徑力爭小于1公里,優先發展區域小于3公里,積極促進區域小于5公里。
同時,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燃油汽車加快退出。通過實行差異化上牌、行駛、停放等交通管理措施逐步引導使用新能源汽車,研究制定鼓勵燃油汽車加快退出的財稅支持政策措施,分階段實現全域汽車清潔能源化。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全省存量汽車和新增汽車中占比明顯提高。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45%。
而在政策保障方面,《方案》提出,持續加大財政對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支持能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工程等。建立綠色金融信息共享機制,探索構建集綠色信用服務、綠色金融服務、綠色企業、項目評級等為一體的綠色金融服務體。完善綠色信貸制度,加大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基于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抵質押品的綠色信貸產品,出臺科學有效的綠色信貸綜合解決方案。
同時,鼓勵探索綠色低碳領域發行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積極盤活存量資產。積極開展綠色項目債券融資,重點支持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綠色產業中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發展綠色保險,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支持保險機構開展氣象指數類保險。
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各類綠色發展產業基金,推動設立政府出資參與的碳達峰碳中和基金。進一步完善海南QFLP制度,引進國際資金和境外投資者參與氣候投融資活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歸集有綠色轉型升級需求、運營綠色項目的客戶信息,探索建立綠色項目庫,加大對入庫企業的支持。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