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一位網友對鄭州地鐵7號線(東趙~黃河國家博物館)的建設進度表達了關切,希望這一線路能夠盡快開工建設。對此,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給出了詳細的回應,解釋了暫緩建設的原因。
網友留言:鄭州地鐵7號線(東趙~黃河國家博物館)2021年就已經批復,原定與7號線一期同步通車。結果目前仍然沒有開工,地鐵能快點修嗎?畢竟就2KM,但是它直接讓鄭州地鐵通到了黃河邊,對于發展黃河南岸有著良好的效益;并且本身那里就有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這樣一個自然景觀。
官方回復:經核實,該區域人員客流明顯不足,7號線黃河國家博物館站暫緩實施建設,預留后期建設條件,根據城市發展需要擇機建設。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