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過去每班最多檢測七八公里,如今有了這臺機器人的加持,每班可以檢測三十公里,巡檢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現場檢測人員盯著機器人的屏幕“愛不釋手”。
近日,中鐵一局新運公司引進的城市軌道智能巡檢機器人,在成都、資陽工務委外維保項目一經投入使用,就受到了現場作業人員的青睞。
以往,城市軌道線路維保的巡檢工作主要依賴人工作業,不僅作業效率低,而且在面對一些復雜情況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提升巡檢質量和效率,公司引入先進的智能巡檢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具備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能夠為地鐵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地鐵智能巡檢機器人搭載了多種先進的傳感技術和檢測設備,猶如一顆精密的“智慧眼”,能夠捕捉到地鐵線路的每一個細節,大到鋼軌、道岔,小到接頭、扣件,能夠通過圖像進行實時采集,快速識別出各種病害和潛在隱患。同時,通過智能診斷系統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檢測完畢立即自動生成詳細的巡檢報告。
智能巡檢機器人的使用,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提高了檢測質量,也極大地降低了一線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
“之前人工巡檢時,要不停地彎腰,每個班巡檢八公里,要走兩萬多步,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現在檢測時,坐在機器人上,只需要盯著屏幕就行。幸福感簡直爆表啦!”檢測員談起機器人時,激動地說道。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