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4月21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繡春一行實地調研市域機場線和市域線三中心,深入了解上海市及環滬地區市域線規劃建設運營情況。申通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畢湘利出席調研座談活動,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劉斌、申通地鐵集團副總裁張凌翔、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戴祺及國家鐵路局、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鐵路監管局、申通地鐵集團等相關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來到市域機場線虹橋2號航站樓站、中春路站,市域線培訓中心、調度中心,通過登乘列車、實地走訪、聽取匯報等方式詳細了解長三角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推進情況、上海市及環滬地區市域線規劃建設運營情況等工作情況。
王繡春強調,要立足長三角軌道交通“一張網”發展格局,重點研究省界跨區域線路聯通機制,著力破解因投資主體多元、資產權屬復雜帶來的管理難題。要建立重大項目后評估機制,科學界定干線鐵路與市域線功能定位,明確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需求: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加快理清市域線概念定義、適用法規及監管體系,推動國家鐵路標準與地方管理需求有機銜接,在標準制定中充分體現地方政府職能定位;二是突出分類施策,精準把握干線鐵路服務國家戰略、市域線支撐都市圈發展的本質區別,構建以鐵路標準為基礎、兼顧地方實際的市域線運營模式;三是注重系統謀劃,在網絡化運營前期設計中統籌考慮市域線公交化運營特性,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標準體系,為全國市域線發展提供示范。
畢湘利結合國內外干線鐵路、市域線與地鐵發展經驗,通過對比分析長三角超大規模城市群的人口分布特征和出行規律,詳細闡述了上海市及環滬地區市域線規劃建設運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他指出,規劃需求要以乘客需求為導向,優先解決中心城區多線換乘效率提升問題,優先通過探索兩網融合發展,實現“安檢互信、標識統一、服務貫通”的城市軌道交通便捷化出行方式;要全方位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機制,在規劃建設階段統籌考慮運營維護成本,在構建長三角市域線互聯互通的定位中,合力推動跨域技術標準與服務規范等方面的軟聯通;要探索健全權責清晰的監管體系,細化不同制式軌道交通的安全職責劃分,構建需求導向型標準體系,實現技術標準與服務功能的精準匹配。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