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珠海隧道工程110kV隧道變電站建成投運,將為珠海隧道盾構掘進作業項目提供電力支撐,也標志著盾構始發進入倒計時。
“盾構施工用電是珠海隧道工程的一項先決條件,考慮到盾構用電的負荷和可靠性需求,項目周邊沒有合適的電源接入點,于是我們新建了一座110kV變電站以及單回輸電線路接到白藤變電站,相當于從白藤變電站拉了一條專線供盾構機使用。”珠海隧道盾構用電項目負責人吳佳林說。
珠海隧道工程起點位于珠海大橋東,與現狀珠海大道主線相接,下穿掛錠角山體后轉入珠海大橋南側,以盾構段的形式進入磨刀門水道江中段,繼而接入珠海大道主線,終點位于珠海大橋西(燈籠公路東側)。
據悉,珠海隧道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全線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每小時。項目全長約5km,隧道段長4.48km,其中盾構段長3km,盾構隧道外徑14.5m,內徑13.3m,采用雙管單層的結構形式。項目已于2020年12月開工,計劃建設工期4年。建成后,將加強城市東西組團間的聯系,能有效緩解珠海大橋的交通壓力,滿足珠海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
目前,珠海隧道項目盾構始發井和車架段主體結構已全部完工,首臺直徑15.01米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開拓號”已下井進行組裝,第二臺同型號盾構機“奮進號”也完成了出廠驗收。
吳佳林介紹,珠海隧道盾構施工用電工程主要包含110kV變電站一座及單回輸電線路,輸電線路路徑全長約8.2km,包含架空線路6.6km,設置電塔21座,地下電纜線路1.6km,穿越斗門金灣兩區,最終接入斗門白藤變電站,工程從開工到投運歷時半年。隧道變電站的建成投運,解決了珠海隧道盾構用電關鍵問題,為下一步盾構施工創造了條件。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