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直徑15.76米的“富春號”盾構機在富春江流域歷經7個月的安全掘進后抵達接收井。至此,由鐵四院設計、中鐵十四局施工的秦望通道工程過江隧道順利實現貫通。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公鐵合建隧道、浙江省最大的盾構隧道,也是富春江流域首條過江隧道。
“富春號”盾構機順利貫通
秦望通道工程包括過江通道和地下綜合體兩部分,全長3066米,連接富春江北岸富陽主城區和南岸富春灣新城,是富陽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頭號重點工程。其中,秦望地下綜合體是浙江省內首個全地下公共交通換乘樞紐,也是當前國內最復雜的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地下空間市政工程之一。
地下綜合交通效果圖
為將對周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秦望通道以盾構隧道形式穿越富春江。盾構段全長1254米,管片外徑15.2米,上層為雙向6車道市政公路,下層為預留城市軌道交通。
它有全程超淺覆土、強透水,高磨蝕地層施工,盾構機上面最小覆土僅有9.7米,約為0.63倍盾構機開挖直徑,安全風險高等施工難點。尤其是1000多米的區間為全斷面卵石地層,孤石最大直徑達到50厘米以上且數量多,對盾構機刀具及管路磨損嚴重,且其隧道斷面相當于普通地鐵斷面的5倍,盾構機每前進2米,挖出的渣土就可達到400立方米。
盾構作業人員清理記錄盾構機上取出的卵石
面對上述難點,項目團隊在掘進過程中對盾構機進行了針對性設計優化,加強管道耐磨強度,改進了泥水分離系統,優化刀具選型。掘進期間,他們先后更換400多把刀具,360余次開倉取石,取出的石頭多達5噸半重。
此外,他們通過二次加固等措施,確保了盾構的安全始發和接收,在化解高水壓、強透水、長距離、超淺埋,超大斷面掘進等多重挑戰的同時,還攻克了卡泵、爆管、閘閥爆裂等一系列難題,為同類型穿江越海工程施工積累了豐富經驗。
據悉,秦望通道計劃2023年建成通車,屆時富春灣兩岸過江時間將由原來半小時縮減到最快三分鐘過江,對緩解過江交通壓力,促進杭州市富陽區城市轉型升級和擁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