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隧道是成自高鐵的重點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錦江區內,全長3655米,為單洞雙線隧道,先后多次近距離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鐵路橋梁,地面高層建筑物多、既有鐵路密布、管線錯綜復雜,沿線最小覆土厚度不足8米,最大埋深達60m,管片接縫防水設計壓力達1.8MPa,相當于180m深的水頭,需要克服盾構隧道管片上浮和管片接縫滲透水等難題,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極高。
“錦繡號”盾構機總長135米,重約3000噸,是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施工過程中,監理部組織多次盾構機選型方案及工程方案研究、論證及專家咨詢會,認真審核施工方案,嚴格遵守盾構始發、穿越、開倉、到達條件驗收程序。采用的兼具定位功能于一體的組合型螺栓,從本質上提高了管片拼裝質量,減少了管片錯臺,有效地控制了管片上浮,確保接縫防水效果“滴水不漏”。研發的“盾構隧道同步注漿增強裝置”,實現了同步注漿由點至線到面均勻、飽滿的填充效果,極大減少了對成渝客專、成昆線等高鐵線路的變形影響,做到了下穿既有線“零沉降”。經過14個月的不間斷掘進,順利完成了錦繡隧道掘進的使命任務。
目前,成自高鐵全線已進入軌道結構施工階段,預計2023年開通運營。通車后,將成為四川省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小時高鐵,是我國“八橫八縱”高速鐵路主骨架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進程,加快區域合作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四川新聞網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