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南昌強降雨天氣仍在持續。南昌公交運輸集團執行防汛應急預案,通過頭班探路、雨情提示、加強值守等方式,全力護航市民安全有序出行。
當天凌晨4時,天還未亮,南昌公交二公司安全員章吉早早地來到豐和立交路段,親試探水深,并及時將積水情況反饋至南昌公交運輸集團智能調度指揮中心。“橋下路面低洼,每次下大雨就很容易積水,影響車輛正常通行,這里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路段。”說完,章吉繼續“探路”。
7時許,二公司三車隊副隊長萬楊來到停車場,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醒大家務必要注意行人和電動車,確保行車安全。萬楊介紹,遇到極端天氣,他們會安排各線路管理人員提前1小時上崗,前往各大站點進行實時探路,了解道路積水、車輛通行、異常突發等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調配用車。例如,原本269路頭班車采用的是純電動車,但考慮到路上可能會有積水,便改用了天然氣車型,“底盤相對高一些,通過涉水路段會更安全一些。”
110路因線路沿途積水嚴重,導致車輛無法正常營運;167路無法正常營運,需要及時作出處理……這兩天,受強降雨影響,我市城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一大批告急的交通信息從運營一線“涌入”南昌公交運輸集團智能調度指揮中心。調度中心高效運轉、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根據道路實際情況,精準地發出調度指令,有條不紊地調整發車時間、行車線路,全力保障市民出行需求。
“各分公司管理人員每隔30分鐘,便會到低洼積水路段進行查看,對路況、水情進行實時監控,并上報調度中心。調度中心每隔1小時對路況進行更新,并通過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實時發布信息,及時提醒市民做好出行規劃。”南昌公交運輸集團運調處副處長王峰娟說。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強降雨天氣,南昌公交第一時間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上下聯動、部門協同,一方面充分利用智調系統和車載4G監控,實時掌握各大公交線路的營運情況和道路狀況;另一方面,實行頭班探路,安排管理人員趕赴易積水路段、公交線路堵點進行疏導維序。同時,利用主動安全預警系統發布雨情提醒和減速慢行等提示信息,提醒駕駛員注意危險路段行車安全,并結合積水地點周邊路況,靈活指揮車輛運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