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立足我區交通運輸發展實際和能源資源稟賦,從總體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支持、協調調度、跟蹤分析等方面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開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鐵路機車定期淘汰更新、郵政快遞老舊設備替代、物流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等10項重點任務,促進交通能源動力系統清潔化、低碳化、高效化發展,有序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8年,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基本淘汰;城市公交新能源車輛比例達到75%以上;郵件快件智能安檢設備廣泛推廣應用,寄遞領域安檢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終端應用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出租車推廣更新達到8000輛以上;農村牧區充電設施建成34700槍以上;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強度不斷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
接下來,我區將強化政策宣貫解讀,建立定期調度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加大資金支持,落實國家老舊營運車船報廢更新資金補貼政策,爭取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項目納入中央、自治區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工具的激勵作用。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設備更新監管機制,加強風險防范,嚴防地方保護、企業借機漲價、違規騙補等行為,確保資金使用合規、更新設備質量可靠。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