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南昌公交集團黃志云副總經理一行來學院走訪,與學院開展座談交流會。雙方圍繞公交服務滿意度提升、智慧交通服務體系建設、公交服務品質優化、未來發展新路徑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會議由張鵬飛院長主持,副院長甘衛華、石俊剛,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負責人查偉雄,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專業負責人及相關教師代表參會。
南昌市公交集團副總經理黃志云指出,作為江西省規模最大的公交運營企業,受疫情沖擊及共享出行方式影響,企業面臨客流量持續下滑,亟需通過產學研合作,在出行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心理、公交服務品質提升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尋求發展新途徑。運調處處長王小平具體提出了未來六大合作方向,包括乘客出行行為動態監測、公交線網優化與運力配置、乘客滿意度調查與分析、公交出行文化建設、職工技能培訓、深化黨建共建機制等。
針對企業提出的合作需求,學院相關教師結合自身研究特長,與公交集團相關部門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張鵬飛院長表示,學院將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圍繞企業需求組建高質量科研團隊,全力為南昌公交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持。隨后,雙方就簽訂合作框架達成共識,未來將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
此次合作深度踐行了學院服務地方交通事業發展的職責使命,為學院教師搭建了產學研緊密聯動的橋梁,不僅能助力南昌公交集團謀求更好的發展途徑,更能為學院教師創造豐富的企業合作機會,推動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深度融合。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