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動駕駛公交車概述
自動駕駛公交車采用5G、車路協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公交車駕駛的智能化和無人化。自動駕駛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分為L0到L5共六個等級,L0級沒有自動化,L3級是目前比較常見的,L4級是高度自動化,L5級目前仍處于測試和研發階段,尚未廣泛應用,L4級是目前國內自動駕駛應用領域的最高級別。
2、自動駕駛公交車技術架構
自動駕駛公交車由感知、決策和控制三部分組成。感知系統由車上監控和傳感器組成,感知設備相當于駕駛員的眼睛和耳朵,能夠實現周邊360度環境感知監測;決策系統相當于車輛的大腦,在深度感知的基礎上,對感知系統傳來的信息通過智能計算機進行判斷,并根據衛星導航系統確定車輛位置,通過算法找出一條全局路徑,實現車輛導航行駛;控制系統相當于人的神經系統,接收決策系統發出的指令,并將做出的決策傳遞給控制系統,對車輛的轉向和速度進行控制,從而驅動公交車前行。
3、自動駕駛公交車關鍵技術
自動駕駛公交車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感知、車聯網和決策規劃等多種技術,使公交車能夠安全、可靠地在各種交通環境中運行,以滿足更高層次的自動駕駛需求和應用場景。
感知技術: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是自動駕駛公交車的首要環節,集成和處理來自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構建公交車周圍環境數據模型。
車聯網技術:自動駕駛公交車通過車聯網技術與外部環境進行通信,包括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基礎設施(V2I)、車輛與行人(V2P)和車輛與網絡(V2N)的通信。這些通信能力為車輛提供了更廣闊的感知范圍和更豐富的環境信息,有助于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和效率。
決策規劃技術:根據感知的信息進行決策判斷,制定相應控制策略,決策算法包括模糊推理、強化學習、神經網絡和貝葉斯網絡技術等。通過車輛動力學模型和控制算法,對公交車任務、行為和動作進行規劃,對車輛的行駛路徑和行為進行決策,以實現對公交車的精確控制。
4、自動駕駛公交車的應用
濟南公交首部自動駕駛公交車采用L4級高度自動駕駛和單車智能技術路線,車內沒有傳統的方向盤、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借助于厘米級定位等技術,車輛具備自主超車、自動避障和精確進站等功能,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
自動駕駛公交車的應用將進一步助力數字濟南、智慧泉城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為市民乘客提供優質出行服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