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早8時,剛開學的小學生和家長乘坐新調整的公交線路通學服務車抵達天通苑學校。(記者 鄧偉攝)
9月2日是開學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早上7時45分,昌平區回南家園公交站上,背著書包的小學生們在家長帶領下,陸續走上一輛464路區間車。這趟開啟“通學模式”的公交可將孩子們快速送至天通苑學校門口。當日,回天地區7所中小學全部迎來這樣的公交通學服務,這也是本市利用常規公交線路開展通學服務的創新嘗試。
區間車將孩子送到校門口
“這趟車太好了!站點就在校門口。”開學第一天,回南家園居民曹阿姨送小學二年級的孫子上學。過去乘坐普通公交線路送學,她只能在天通西苑三區北門下車,再拉著孩子步行七八百米路,如今這趟464路區間車開通了,下車就是學校門口。
這趟464路區間車從回南家園發車,途經九臺莊園、九臺莊園東站、都市芳園、半截塔村,最終到達天通苑學校。記者跟車時注意到,中途站也有同所學校小學生上車。發車15分鐘后,車輛抵達天通苑學校。在設有專屬“通學車位”標志牌的站臺上,等候在此的老師將孩子們護送至校園內。“送完孩子的家長們,有沒有跟車返回的?”車輛返程前,公交職工不忘提醒家長。
“原來這所學校門前道路沒徹底開通,家長接送學存在一定困難。”昌平區教委副主任劉佳介紹,開學前有關部門不僅將道路打通,還引入了提供通學服務的464路,解決家長接送學難題。
拓展“通學模式”服務方式
當日,回天地區中小學全部迎來這樣的公交通學服務。除了464路,專52路也開設了前往霍營中心小學的區間車,沿途覆蓋多個居民聚集區。
“新學期開學,全市新增40條通學公交線路,目前共有272條通學線路服務108所學校、1.5萬名學生。”北京公交集團線網中心業務管理梁亮介紹,新開的40條線路覆蓋朝陽、海淀、通州等城區,服務小乘客1300余人,其中既有擴大通學線路規模的學校,比如北京中學東澤校區;也有學校首次迎來通學公交,比如史家小學通州分校大杜社校區。
為確保秋季開學通學公交平穩運行,開學前,公交集團再次對既有線路的通行情況進行復勘復驗。在人員選派上,繼續優中選優,通過面試、職業健康檢查、專業培訓等環節,本學期新增173名服務通學公交的駕駛員及乘務員。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