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中心城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加快推進城市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到2025年,公交、巡游出租車基本實現電動化。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環衛、郵政等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原則上使用新能源車輛;鼓勵市區貨運車、租賃汽車、市內包車有適配車型的新增或更新車輛使用新能源車輛。鼓勵社會乘用車領域電動化發展,到2027年,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車輛占比超過50%。有序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積極推動燃料電池重型貨車、卡車等應用。推進江海直達、內河集裝箱運輸,打造臨港多式聯運中心,到2027年,海鐵聯運集疏運量達到100萬標準箱左右,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力爭提高到52%以上。淘汰老舊飛機和船舶,提高機身和船體構型、動力系統等節能降碳技術水平,持續提升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能效。推動內河船舶電動化應用,鼓勵新增輪渡、黃浦江游船等內河船舶采用電力驅動。推動航空和遠洋航運使用綠色替代燃料,到2027年,本市遠洋船舶綠色甲醇消費量達到10萬噸以上,航空公司可持續航空燃料消費量達到1萬噸以上。推進綠色機場、綠色港口建設,新增和更新作業機械、場內設備和車輛原則上采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到2027年,基本淘汰國二及以下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