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印發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的函》,推出12個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九江成功入選 。
具體名單一起來看↓
一、北京:打造多層次、多樣化城市公交出行服務體系;
二、江蘇南京:織密公共交通出行“幸福網”;
三、廣東珠海:創新引領綠色出行,構建公交多元化出行服務體系;
四、四川瀘州:堅持公交優先發展,多措并舉提升公交綠色出行吸引力;
五、廣西柳州:多元發展聯動創效,打造綠色出行動力引擎;
六、江西九江:加強資金與用地保障,促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
七、上海:公交適老化,讓城市更有溫度;
八、云南麗江:踐行“公交+文旅”,推動麗江公交高質量發展;
九、青海西寧:樹立典型強引領,服務品質再攀升;
十、吉林長春:深入實施城市公交服務質量提升,全面促進三網融合;
十一、山東臨沂:關愛駕駛員身心健康,打造“臨沂和諧公交”;
十二、安徽天長:多措并舉持續改善城市交通發展環境。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
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江西九江)
江西九江:加強資金與用地保障,促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
(一)總體情況
江西省九江市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政府主導、政策支持、協調發展”的總體思路,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和財政補貼模式,強化公交用地規劃保障,取得積極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公交優先發展專項資金制度。九江市財政從土地出讓收入、市政設施配套費、價格調節基金、預算外政府調控資金中統籌安排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公交企業債務化解、新購車輛和場站建設等。出臺《九江市公交優先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公交車購置、公交專用道及監控設施設備建設維護、公交智能系統建設、公交專項規劃編制等事項。
二是完善公交成本規制補貼制度。建立“定額補貼+單項補貼”的公交財政補貼模式,自2019年起,以6000萬元作為定額補貼基數,用于保障公交企業現有規模正常運營。對執行國家政策、政府指令事項以及新購車輛、場站建設等影響企業成本的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單獨給予補貼。定額補貼列入年初專項預算并分期足額撥付,單項補貼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及時撥付。
三是強化公交用地政策和規劃保障。九江市對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且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確定的停車場、保養場、首末站、調度中心、換乘樞紐等設施,采取劃撥方式保障用地,并明確不得隨意擠占公交場站等設施。2023年修訂發布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專項規劃,明確至2035年,新增公交樞紐站、首末站、停保場等場站25個,規劃用地面積17萬平方米。
(三)取得成效
九江市積極保障公交發展所需資金和場站用地,自2019年以來,共落實公交優先發展資金約9.6億元,劃撥城市公交場站用地1.5萬平方米。全市共建設公交各類場站21個,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車均場站面積達到171.3平米/標臺,有力支撐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