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有需求,公交有響應!過去五年,北京公交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和水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用高質量黨建帶動高質量發展,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主動疏解公交非首都功能,助力城市更新行動,積極布局公共出行服務新業態,拓展客運新市場,努力打造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商,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貢獻了公交力量。五年來,北京公交這個“百年老店”堅持改革創新、不斷開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煥發了更新的活力。
五年來,公交出行更便利——優化調整897條公交線路,開行微循環公交196條,用“繡花”功夫,把公交開到市民家門口、開進百姓心坎兒里;
五年來,公交產品更多樣——北京定制公交業務從197個班次,發展到980個班次,巡游定制公交蓬勃發展;雄安高鐵班車、白洋淀“水上巴士”、保定雙源無軌電車,“北京公交方案”服務京津冀;
五年來,公交運營更智能——53個區域智能調度中心啟用,科技賦能,降本增效;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搭建公交“數字化云平臺”,核心業務數字化升級;
五年來,公交形象更靚麗——老舊公交站桿站牌統一更新,啟用電子站牌1800座,更新購置公交車10064輛,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到91.1%。
以首善標準,推動公交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五年前,家住首開華潤城東區的盧先生到金融街上班,要先打車去郭公莊或首經貿地鐵站,9號線換乘1號線到復興門,出了地鐵還要坐一趟金融街專線,單程1個多小時。但隨著郭公莊開往金融街的定制公交開通,通勤奔波成了歷史,居民獲得感不斷提升。
疫情期間,一人一座、實名購票、快速直達的定制公交守護市民平安出行。
五年來,北京多樣化公交服務的“家族成員”不斷擴大。像打的一樣“打公交”,在北京成為了現實。去年6月22日起,北京定制公交在望京地區試點推出“巡游定制公交”,乘客可在21個站點自由選擇上下車,實現了地鐵站、寫字樓、社區、商圈之間的“點對點”服務。
在線預約、1分鐘響應,定站不定線、按需生成班次,平臺直接“派單”給駕駛員,車輛實現跨場站停靠、充電……基于公交集約化出行特點的巡游定制公交,在全國尚屬首創。
五年來,北京定制公交業務從2017年的197個班次,發展到980個班次,高峰日客運量突破2萬人次,巡游定制公交拓展至8個服務區域,日運送乘客近5000人次,客流不斷增長。商務班車、巡游定制、優享巴士、快速直達專線、節假日專線、高鐵專線……北京公交集團定制化、個性化、品質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務,成為全國公交創新服務示范。
貫徹“七有”“五性”要求,細微之處見真情
“344路延長到家門口,比過去進城通勤更快了。”在龍禧苑三區北門公交站,回龍觀北店嘉園居民于秋增回憶,過去這趟車只到回龍觀公交場站,往回龍觀里面多走這10站全是近兩年新增的。
于秋增父母也住回龍觀,他們是專80路的“鐵粉”。除了定期開降壓藥,偶爾有個頭疼腦熱,坐上專80路兩站就能到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為了響應居民接駁地鐵龍澤站需求,專80路調整走向,采取環形行駛方案,方便佰嘉城、國仕匯等小區上萬名居民接駁地鐵。
市民吹哨,公交報到!為了讓居民少走路,公交運營專業人員“以米計算”,統籌照顧到就近到站乘車、臨街居民生活、交通通行順暢等因素,在可行條件下,將站位設置在距小區最近位置,并在兩個相鄰小區之間增設站位,用優質服務提升乘客幸福感。針對公交集團客一分公司開展回天地區線網優化調整、方便居民出行的典型做法,市領導專門批示道:細微之處見真情。
開通專31路,接駁地鐵2號線積水潭站,方便前往積水潭醫院乘客的就醫出行;優化專179路,沿線居民可換乘300路、368路等三環公交干線;開通T121路,方便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州小鎮、高麗園等小區居民接駁地鐵……
過去五年,北京公交集團優化調整897條公交線路,開行微循環公交196條。僅過去一年,公交集團調研人員就與市民面談800余次,了解他們的訴求,用“繡花”功夫,把每一條公交都開進百姓心坎兒里。
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打造智慧公交走集約高效之路
6月8日上午,北京公交集團客二分公司駕駛員耿強開著668路公交車,抵達終點站北京站東。完成“路號切換”后,668路變成了122路。
從去年開始,668路和122路聯合編制行車時刻表,668路早高峰由通州運行到北京站后,加入122路運營;晚高峰再恢復到668路運營,開往通州區域。以此縮短線路間隔,減少空駛里程,降低運營成本。
“我們已有22對公交線路聯合編制行車時刻表。”北京公交集團運營調度指揮中心業務主管靳晨介紹,跨線聯運等舉措,可提高運力資源使用效率。去年共減少低效投入608.75萬公里,節約運營成本1700萬元。據統計,公交集團人員從五年前11萬人降到了8.9萬人,由傳統密集型企業向集約高效轉型。
降本增效背后,是區域智能調度模式變革和數字化轉型賦能“雙輪驅動”的成果。
北京公交集團從2020年起正式邁進數字化轉型發展新階段,從“終端、網絡、云端、應用”四個方面同步開展數字化能力建設。搭建了公交“數字化云平臺”和“數據中臺”,形成數據集成與應用支撐體系,核心業務數字化升級。
區域智能調度,依托智能化終端設備和升級后的數字化管理應用,突破了“人車綁定”“車線固定”的傳統運營方式,實現了多線路聯合編制行車計劃,區域內資源的綜合使用。北京公交集團現已啟用54個區域智能調度中心,初步形成了“簡化層級、權責清晰、智慧高效”的區域調度體系。
發揮數字化分析能力,提前定位車輛故障點、重點人員,實施預防性維修、提示性教育,提質降本增效顯著,去年實現同比減少燃料資金投入超過1800萬元。
公交站桿站牌也變得越來越“聰明”、漂亮。五年來,公交集團更新更換12000余根站桿站牌,啟用電子站牌1800余座,可為乘客“預告”下趟來車等候時間。
提升“四個服務水平”,歷次“大考”擦亮底色
五年來,首都北京喜事多、大事多,每一次盛典的成功舉辦,都有北京公交的“護航”。
4000多名駕駛員、2000多名輔助保障員、2264輛公交車、最遠行進距離70公里……這組數字背后,是北京公交集團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的傾心付出。
零差錯、零事故、零故障,“藍色行者”成為最信得過的交通保障隊伍。2021年6月12日至7月1日期間,北京公交集團先后執行10次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運輸保障任務,身著天藍色制服的公交駕駛員們,圓滿完成了觀眾、觀禮人員、合唱團、引導員、煙花燃放人員的運輸任務,累計出車3205部(含北汽349部),運送9.92萬人次。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全球矚目,每個精彩瞬間的誕生,都離不開北京公交保障團隊強大的支撐。
萬人運輸、千車組織、秒級調度。公交集團充分利用數字化“利器”,通過“全數據采集、多場景監控、模型化驅動、精準化指揮、預防式維保”賦能冬奧交通服務保障。調度指揮人員通過數字化大型活動指揮平臺,對每一個保障任務,每一輛保障車輛任務執行狀態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建立數字化模型和仿真應用,對車輛技術狀態進行監測,及時有效地發現故障隱患車輛,實現了大型活動保障中途零故障。
信得過,靠得住,打得贏!這是北京公交向首都市民、向全世界亮出的耀眼“名片”。
提供“北京公交方案”,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從車型、能源結構到公交站桿站牌、候車亭,通州區地面公交今年大變樣。2022年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團正式承接該區全部70條公交線路,這是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升通州區域公交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標志著通州區地面公共交通納入市公交系統統一運營管理,為形成“一張圖”“一張網”“一個標準”“一套體系”的首都公交發展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五年來,北京地面公交一體化建設成果頗豐,北京公交客運版圖不斷增加。大力實施“城優郊進”,正式運營房山區(含燕山地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域公交,推進城鄉地面公交服務均等化。成功整合了祥龍公交,全面實現城區地面公交一體化運營。
“北京公交方案”,助力首都高質量發展,也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從進京探親訪友不能當天往返到說走就走,從只能家門口打工到跨省通勤……北京公交930路,見證著北三縣經濟的飛速發展,成為當地居民心中的一條“幸福線”。目前,北京公交集團跨京冀運營的線路達38條,疫情前每天大約有40萬人次乘坐公交跨省出行。市政交通一卡通在京津冀三地的公交線路中已全面互聯互通。
2018年底,由保定市政府與北京公交集團攜手打造的雙源無軌電車項目通車,北京公交雙源無軌電車,從北京“駛”向保定。
如今,在雄安站下了高鐵,也能見到熟悉的北京公交車。北京公交集團全力參與雄安新區交通建設,不僅運營雄安高鐵站定點班車和容東片區地面公交,還將地面服務經驗,延伸到水上運輸——獨家運營白洋淀“水上巴士”,助力雄安新區打造集綠色水域、特色旅游、生態產業為一體的智慧交通示范區。
加強黨建引領,牢記國企擔當
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北京公交人,肩負著國企職責和社會責任,在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抗擊疫情等工作中,真情詮釋使命和擔當。
地處北京市密云區東北部的大城子鎮南溝村,山區面積大,自然條件艱苦,曾經因經濟基礎薄弱,成為全區低收入村之一。2018年5月,北京公交與南溝村正式結對幫扶,并派駐村工作隊。幾年來,結對幫扶南溝村110戶低收入農戶實現全部脫低摘帽。
“從前我們村里的線路老化嚴重,經常斷電;現在村里的電線桿、路壩、壩墻都修好了,煤改電工程順利完成,感覺我們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環境越來越好了。”南溝村村民趙士伍說,這些年村里看得見的變化有很多,都與北京公交集團有著很大關系。
五年來,北京公交集團堅持黨建引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消費、就業、教育和公益幫扶等方面多維發力。工會和后勤食堂采購對口幫扶地區農副產品2100萬元,助力8.1萬名群眾脫貧增收,辦理消費扶貧卡2萬余張;錄用13名貧困地區高校畢業生、62名貧困人口及中西部省份1613名農村勞動力在企業穩崗就業;安置本市農村勞動力1900人。
需要“搭把手”的地方,就有北京公交人。今年“五一”期間,許許多多公交青年放棄休息,再次走上抗擊疫情“前線”。根據全市各區疫情防控要求,公交集團50名下沉干部被分配到朝陽、豐臺、海淀等12個城區48個街道、鎮助力疫情防控,充實社區(村)力量,共筑群防群控有力屏障。
今年五月份起,公交集團用不到40天的時間完成了票務系統升級,實現了刷卡/刷碼乘車時同步查驗健康狀態,為廣大乘客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健康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務。
無論身處何地,公交人始終踐行著“一心為乘客,服務最光榮,真情獻社會,責任勇擔當”的企業精神。
每一次線路優化,每一項科技創新、降本增效,每一份“北京公交方案”,每一個重大活動保障,每一款多樣化公交產品背后,都踐行著“以乘客為中心”的初心使命,不斷滿足廣大乘客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繼承和發揚著北京公交百年文化、百年情懷、百年傳統。
北京公交集團將百年傳承融入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和大國首都公交建設,著力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以首善標準、首都特點、首創精神推動公交服務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首都發展大局。
“立足首都、服務京津冀,努力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商。”北京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春杰表示,北京公交集團努力將“人、車、站、網、云、數”轉化為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強大服務能力、創新能力、生產力和競爭力,著力培育“智慧的車”“聰明的站”“數字的線”“動態的網”,北京公交改革發展實現新突破、新跨越、新成就!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