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沈陽鐵西寶馬東公共交通樞紐正式投入使用。該項目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二十二號路與渾河二十六東街交叉口西北角,總用地面積約2387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0674平方米。綜合服務樓地上3層,地下1層,地上設置公交車停車位206個,設置新能源充電槍62個,地下設置小車停車位46個。公交樞紐設8個首末站,可滿足16條公交線路運營。
項目在設計時秉持綠色、低碳和環保理念,力爭打造一個體現沈陽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樞紐典范。主要有以下四個亮點:
一是融入海綿城市設計。利用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設施,減少雨水外排,達到雨水調蓄的目的,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二是采取裝配式建筑模式。停車平臺板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預制構件,實現節能環保、節約資源、減少噪音的效果。
三是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太陽能熱水器制備,利用太陽能集熱器為綜合服務樓提供熱水,減少能源消耗。室外場區照明采用太陽能路燈,配LED光源。在屋面布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可部分實現日常辦公用電的自給自足。
四是外立面設計美觀大方。采用真石漆、鋁單板和防雨百葉相結合,建筑風格與地鐵三號線鐵西寶馬工廠站保持一致,體現出交通類建筑的速度感、流線感和現代感。
近年來,沈陽市交通運輸局圍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扎實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百姓出行更加安全、舒適、便捷。以“全市統籌、車隨站走”為原則,堅持“場站建設就是民生實事”理念,持續加大公交場站建設力度,場站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十四五”以來,沈陽市已累計新建改造公交場站45個,其中包括已建成交付使用的惠民新居、大通湖2處立體公交場站,以及今年底新建成的鐵西寶馬、細河路等立體公交場站,累計新增場站面積40.34萬平方米。新增公交停車泊位2363個,新增充電樁373個、充電槍911把,提前實現公交車進場率100%的“十四五”規劃目標。今年,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局編制了《沈陽市中心城區公交場站專項規劃》,建立了公交場站GIS數據庫,對落實公交場站用地、引導場站綜合開發等將起到積極作用。按照規劃安排,積極謀劃新的公交場站項目,目前已有6處公交場站項目取得可研批復,正在積極推動項目前期工作。明年,還將維修改造一批老舊公交場站。
下一步,沈陽市交通運輸局將嚴格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積極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提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打造韌性城市為目標,建設貼近市民需求、有溫度暖人心的高品質公交場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