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與軌交的融合不僅體現在空間布局上的緊密銜接,更體現在運營時間的精準匹配上。中心城區軌交站點100米內公交首末站銜接線路的末班車時間已率先完成延時匹配,郊區也在繼續穩步推進這一工作。以軌交9號線泗涇站為例,松江對1845路和191區間等公交線路末班車時間分別延長至23點和22點30分,與軌交末班車到達緊密銜接,有效解決了市民夜間出行的后顧之憂。今年,閔行、奉賢及臨港新片區等23條郊區公交線路末班車時間也根據軌交運營時間進行了合理延長。
此外,寶山、閔行、奉賢、浦東及臨港新片區等20條郊區公交線路的公交候車站牌服務信息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清晰標明了距離該站350米范圍內的軌道交通線路名稱,方便市民規劃換乘線路。
奉賢新城地鐵站(換乘軌交5號線)
臨港大道滬城環路站(換乘軌交16號線)
此外,從政策層面,市級交通部門先后制訂了《公交站臺適老化指導意見(試行)》《上海市敬老愛老公交線路營運服務標準(試行)》等相關規定,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上海郊區公交服務的優化升級,是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的重要成果。未來,上海將持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大投入,持續提升公交服務水平,為市民創造更加便捷、舒適、幸福的出行環境,為“公交都市”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金山龍勝路東泉新村站
崇明鰲山收花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