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新能源公交車(采訪對象供圖)
近日,記者從實驗區交建局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國家、省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部署,實驗區交建局對45輛老舊新能源公交車進行淘汰更新,為廣大乘客提供更好出行條件。
據介紹,此次更新的新能源公交車包括7米及5.99米兩種車型,在設計和配置上較以往車輛均有較大提升,其中7米車型公交車10輛,5.99米車型公交車35輛。兩種車型均采用一級踏步設計,可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上下車提供便利,車廂內部配備了電子顯示屏,可實時展現車輛線路運行狀態,為乘客帶來便捷、直觀的出行體驗。
“5.99米車型公交車側圍采用透明玻璃設計,可為乘客提供全方位視野,小巧靈活的車身,非常適合城市接駁、社區出行以及網絡預約公交等多種使用場景。”實驗區閩運交通運輸有限公司經營部科長周欽說,在車輛使用安排方面,5.99米車型公交車將按照“彈性調度、高峰線路、平峰網約”進行運營,7米車型公交車則投入現有公交線路運行,進一步充實現有公交線路運力。
近年來,實驗區交建局積極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車領域的應用,公交車輛規模從最初的20輛燃油車升級為如今的251輛新能源車,實現了城市公交車100%新能源化。
“下一步,實驗區交建局將繼續依托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重大政策機遇,緊扣‘公共出行’這個民生之本,引導企業有序推進城市公交車迭代更新,推動實驗區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再上新臺階,助力實驗區‘零碳島’建設。”實驗區交建局運管處工作人員廖虹說。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