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市長吳曉暉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等工作。
會議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聽取我市近期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工作情況匯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精神,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全力防風險、除隱患。要構建完善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全面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標準化建設,及時組織修訂市、縣兩級總體應急預案,抓好預案演練、培訓,全面提升突發事件應對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年”行動,對重點經營單位進行拉網式、起底式隱患排查,推進道路交通、建設工程、消防、燃氣、漁業船舶、畜禽養殖、危化品、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要進一步壓實責任,及時查漏補缺,以最扎實的作風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嚴格落實各項三防責任制,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治理、水利工程修復等項目建設,加強重點部位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管理,全面筑牢防風防汛安全防線。
會議學習《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強調要充分發揮公共交通的惠民便民作用,不斷完善公共交通服務、進一步優化公交線路,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要強化公共交通安全監督管理,構建“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控體系,切實將安全管理融入日常運營各環節,保障市民平安出行。要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提升公交企業造血能力,積極打造“公交+”出行消費新場景,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提高公共交通運營服務水平。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