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6時許,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黃集村,50多歲的村民趙翔早早起床,給菜園澆水后,趕到村口等候新開通的公交車。
在市區打工的他很高興:“村里通了公交,每天下班都可以回家喝熱湯,農村人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趙翔所在的黃集鎮,是與河南省鄧州市、新野縣相鄰的重要邊貿口子鎮,也是糧食生產大鎮,有溫崗黃酒、芝麻葉、紅薯干、紅薯粉條等特色農產品。長期以來,鎮里到市區不通公交一直困擾著村民?!耙郧叭ナ袇^只能坐中巴車,發車時間不固定,冬天下雪凍得手和臉都疼,票價還有點貴?!闭f起曾經的出門難,趙翔直搖頭。
5月底,收集到黃集鎮村民反映的意見后,襄陽市將黃集鎮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列為“民生實事”重要內容之一,襄州區成立交通、財政等10多個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著手開通通往黃集村的公交。
站點設置是主要難題。沿線公交站點設置涉及公路部門產權及當地部分村民、農產品經營戶生產生活。襄陽市交通運輸局干部沿著線路開展調查,與經營戶細致溝通,同時簡化程序,快速、順利推進沿途站點的設置及建設。
6月23日,黃集公交專線開通,嶄新的30輛純電動公交車上路運行。從黃集鎮至襄陽火車站共34公里,沿線共設32個站點,票價每人3元,讓沿線12萬村民搭上了公交。當天,黃集鎮像趕集一樣熱鬧,村民搭臺唱戲,載歌載舞?!包S集公交不一般,美觀大方很養眼,不信您來坐坐看,真舒坦……”當地干部宋鵬飛還創作《黃集通公交》的三句半。
70歲的黃集鎮村民李富全免費乘車體驗。該線路對65歲以上老人免費,襄陽市公交集團還在黃集鎮專設公交IC卡辦理點,讓村民在家門口充值、辦理老年卡年審。
“開通公交后,每天來我果園采摘黃桃的市區游客達幾十人,每天銷售一二千元?!鄙徎ㄋ麓宓牧止N植大戶劉有平樂得合不攏嘴。襄陽市農首精制粉條廠負責人高志文計劃以公交專線開通為契機,做大紅薯粉條產業。
襄陽市交通運輸局統計,黃集公交專線開通5天來,客流已超過1.7萬人次,村民單次出行成本由7元下降至3元,預計每年可為周邊村民降低出行費用600余萬元。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