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公交體系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內容摘要:2022年,英國至少135條公交線路因疫情引發的財政問題面臨削減或永久關閉。
關鍵詞:公交體系;創造;就業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2022年,英國至少135條公交線路因疫情引發的財政問題面臨削減或永久關閉。9月,英國政府簽署了一項緊急融資協議,確保了火車訂購、橋梁維修和地鐵升級預算,但倫敦地鐵票價也隨之上漲。據“對話”網近日報道,英國倫敦皇家霍洛韋大學經濟學與經濟史教授安德魯·塞爾茲(Andrew Seltzer)等人認為,政府只根據公交盈利狀況決定公交線路的行為,忽略了公共交通創造的諸多社會價值。塞爾茲等人研究了1929—1932年間倫敦勞工通勤狀況和城市勞動力市場變化,發現便利的公交系統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增加了居住選擇,減少了市中心擁擠。而當前英國的公交政策增加了遠程通勤成本,減少了城市勞動者的就業機會與薪酬額度。
為了研究早期倫敦公交網絡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塞爾茲等人參考了1930年出版的《倫敦生活與勞工新調查》,提取了大量倫敦勞工住址和工作地點等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和倫敦公交系統(地鐵、電車、公交車)進行編碼,塞爾茲等人得到了1930年倫敦勞工每周的通勤距離、居住地與工作場所之間的中心位置,以及公交便利程度等信息。
研究表明,1930年倫敦通勤狀況與現在十分類似。38%的勞工群體每周往返市中心通勤,29%的勞工群體在居住地一公里范圍內工作。其余的工人平均劃分為向市中心外通勤群體和通勤到其他城市群體。樣本中大多數通勤者的收入遠遠高于通勤成本。在年齡、性別、職業等不變的情況下,通勤里程每增加一公里,收入約增長1.5%—3.5%。
此外,塞爾茲等人還參考了1930年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Joan Robinson)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為什么通勤勞工比就近工作勞工賺得多。塞爾茲等人認為,在缺乏完備公交體系的城市,本地雇主對工人有一定的壟斷權。由于工人無法支付通勤到更遠地方工作的高昂成本,他們可選擇的本地雇主數量很少,并且到手的工資往往低于市場薪酬線。1890—1930年,倫敦逐漸完善的公交系統降低了通勤成本。隨著大量勞動者為更好的就業機會遠程通勤,倫敦勞工的平均工資大幅度提高,城市擁擠和疾病傳播現象也明顯減少。(劉雨微/編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